为何面对少年犯会陷入“两难困境”?
近日 , 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发生一起“少年血案” 。 一位13岁的男孩将10岁女孩残忍杀害并抛尸 。 据悉 , 被害人(10岁女孩)和嫌疑人(13岁男孩)系堂兄妹关系 。 目前 , 嫌疑人(13岁男孩)已交代作案过程 , 并对作案现场进行指认 , 案件进一步办理中 。就事论事 , 仅凭当前警方公布的案情信息 , 是无法对案件下结论的(媒体结论 , 道德结论) 。 但是 , 因案件涉及“少年犯” , 便再次掀起舆论纷争 。 事实上 , 就近几年 , 发生的几起“少年血案”都触发不少争论 。 基本的争论点主要指向“该不该”保护“少年犯”的利益?当然 , 基本的“舆论共识”中 , 其实早已经有答案 。 因为那句“他(她)还是孩子 , 请不要放过他(她)”已经成为直指人心的“金句” 。 并且 , 我们也很清楚 , 这种情绪性的表达 , 是期望“十恶不赦的少年”能被较早的扼杀在摇篮里 。 不得不承认 , 从根本上讲 , 主流的舆论更倾向于“惩治” , 而非“救赎” 。这种显而易见道理 , 既然常人都明白 , 可为何法理会依然要给“少年犯”留一扇门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制定法理规则 , 基本的尺度依然会遵循道德的尺度 。 也就是“无情”之中 , 并非绝对的“无情” , 而是相对的“无情” 。 并且 , 这种“情理”的考虑 , 是对抽象生命的宽恕 , 而非只是针对具体生命的救赎 。所以 , 就宽恕“少年犯”的纷争上 , 真实世界中出现异议 , 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 因为 , 真实世界所探讨的问题 , 就是针对具体“少年犯”进行的 。 所以 , “少年犯”杀人 , 自然就会激起更多情绪性的隐忧 。 但是 , 回到法理层面 , 之所以要保护“少年犯” , 却更多是基于生命普遍性的“救赎”层面的考量 。因为 , 我们很清楚 , 世界范围内 , 对于成年和未成年是有明确的年龄界限的 。 虽然 , 各国之间略有差异 。 但是 , 基本的尺度都差不多 。 并且 , 在面对“少年犯”的问题上 , 都有倾向于宽恕的底色 。 这种与舆论纷争中较为相悖的倾向 , 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并且 , 直言“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成为保护“恶魔”的律条 。不过 , 回到“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的事情上 , 舆论在陷入纷争的时候 , 还是有些先入为主的迹象 。 这导致 , 在具体的案情传播上 , 就出现更惊悚的“10岁女孩被奸杀 , 被伯父掩埋”的言论 。 当然 , 最终证实 , 这些都是谣言 。 不得不承认 , 在面对“少年犯”的问题上 , 舆论情绪在审视的时候 , 往往更会陷入添油加醋的境地 。因为 , 人们越是不愿意直面少年的残酷无情 , 就更愿意相信相关性的残酷事实 。 我们可以想象 , 如果一个13岁的少年被标注上强奸犯的身份 , 他的父亲再被标注上帮凶的身份 , 这几乎算是一种丧尽天良的魔鬼组合 。 就算存在 , 也可能是百年不遇 。于此 , 就“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的事情 , 还应该回到事实本身 。 就如公众所言 , 他(她)们可是堂兄妹 , 怎么能下得去手呢?这看似是没有答案的追问 , 但却也折射出案子本身的关键所在 。 说实话 , 如果是预谋性的动机 , 那么这个13岁少年 , 确实十恶不赦 。 但是 , 要是过失杀人的行为 , 这也是拨开“少年犯”中 , 更为普遍存在的一种逻辑 。要知道 , “少年犯”的问题上 , “作案的动机” , “少年犯”的成长 , 都是比较重要的 。 虽然剖开这些细节 , 并不能挽回既定的悲剧事实 。 但是 , 这却是救赎更多少年路上 , 必须要直面的环节 。 所以 , 简单地用“他(她)还是孩子 , 请不要放过他(她)”这种一刀切的理论看待“少年犯” , 总还是有些“不妥当” 。从“少年犯”所涉罪行的比例来看 , 最高的是“纵火” , 其次是“破坏公共财物” , 至于“杀人”都不到百分之十 。 这也可以实证 , “少年犯”中 , “杀人犯”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 而且“有预谋性的杀人犯”比例更低 。 甚至 , 是趋向于零的 。所以 , 这就是为何 , 在处理“少年犯”时 , 法理层面的惩治要更为严谨 。 当然 , 我们也要清楚 , 即便作案动机不是预谋性的 , 这也不是最根本性的脱罪理由 。 因为 , 在一些成年杀人犯群体中 , 非预谋性的杀人事件也是很多的 。 但是 , 依旧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于此 , 在面对极致残酷的“少年犯”时 , 该不该打破现有的法理规则 , 对其进行彻底的惩治 , 这也是近些年来 , 公众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 事实上 , 就国内来讲 , 现在的13岁少年 , 确实比过去(二十年前 , 三十年前)13岁的少年要成熟很多 。 无论是身体上 , 还是心理上 。具体的客观原因 , 其实已经摆在明面 。 身体的成长上 , 营养都比较充足 , 个头自然较大 , 所以攻击性也是较强的 。 认知上 , 基础性教育的普及 , 导致孩子很早就知道社会的运行机制 。 所以 , 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是否依然适用 , 确实也是一个值得追问的课题 。不过 , 作为法理的界限 , 是要服从普遍性的存在 , 还是要服从极个别的存在 , 其实也是较为难把控的 。 因为 , 就目前“未成年”的标准来看 , 也不是拍脑袋就定下来的 。 很大程度上 , 是依据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行为 , 以及对应考虑而达成的标准 。 所以 , 一下子就要打破 , 自然也会触发不少争议 。只是 , 在面对“少年犯”的问题上 , “无法严惩”的盾牌依然是人们最为忧虑的事情 。 因为 , 人的塑造和改变 , 也不总是理想化的 。 作为一个有过杀人案底的少年 , 确实有可能改过自新 , 但是 , 也有可能在未来依然会犯下更大的案子 。 这种可能性的罪孽压在任何一个受害人的身上 , 都是难以承受的 。不得不说 , 面对“少年犯”确实是进退两难的 。 一边要为可能的受害人负责任 , 一边还要为“少年犯”可能变成一个好人兜底 。 虽然 , 从生命的可能性上而言 , 全社会为“少年犯”可能变成一个好人而努力 , 这是值得期望的事情 。 但是 , 就因为“万一再害人”的存在 , 导致宽恕的基质里 , 被埋上一颗不确定性的炸弹 。 可能永远休眠 , 也可能随时爆炸 。所以 , 就宽恕和严惩的问题 , 无论如何修订法理规则 , 都可能无法避免根本性的纷争 。 因为 , 对于这样的问题 , 看起来是对错的问题 , 是非的问题 。 可事实上 , 是一个无法得出统一结论的哲学命题 。 毕竟 , 关乎人性本身 , 就是无法辩驳清楚的事情 。 而我们能做的事情 , 就是尊重不同的可能 , 吸取不同的教训 , 完善可能的漏洞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
- 美国种族歧视为何如此严重呢?
- 为何说美国并没有那么强大呢?
- 欧洲为何无法统一呢?
- 武磊|少年天才!10岁武磊颠球视频曝光,面对老师毫不怯场,现超强天赋
- 为何说进化论的根本就是谬论
- 你为何还没成功?这3种精神,你最缺哪个?
- 6亿国人月入1000,为何还有“中国人买下世界”?
- 向中国示威?美国龙飞船对接为何选在中国上空
- 面对警察,拥有近4亿支枪的美国民众为啥不敢开枪
- 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魁北克,为何屡次追求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