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的饭碗问题
题记:废名的饭碗问题专栏|豆瓣作者|齐物秋水
版权归作者所有 ,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齐物秋水(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4072836/一九二〇、三〇年代的北平 , 流行着“毕业即失业”这样一句话 , 若用于废名(冯文炳)身上 , 再合适不过 。 一九二九年 , 他自北京大学毕业 , 便陷入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 此种情状持续三年 , 直至在老师周作人的帮助延说下 , 于北大中国文学系受聘任讲师为止 。 如此的漂泊经历 , 尽管在文章中亦有体现 , 但总归语焉不详 , 只有于无发表之意的通信里 , 才会说得较为明白 , 不必讳言什么 。早在一九二七年 , 废名就开始为生计发愁 。 这一年四月 , 奉系张作霖控制北京 , 八月六日 , 下令取消北大 。 此前已有风声透出 , 废名于八月一日写信给苦雨翁:“昨听说北大行将结束 , 则此地我实不能再留 。 本想还留一年的 , 以学校住卒业为藉口 , 只要邮汇通 ,还可以向家里设法弄钱 , 就在这一年内 , 尽力写完《无题》 。 现在去那里去呢?湖北 , 我的家乡 , 我是不肯去的 , 在那里虽容易找得饭吃 , 而是置自己于死地 , 不能工作 , ——这个我能预言 。 思之再三 , 广州中大 , 那般绅士似乎没有打算去 , 我们或者可以相容 , 而且我别无‘野心’ , 只要多有余闲 , 随便什么职事都行 , 请先生斟酌情形能否因写信给江绍原介绍一下而可成?如此路不通 , 前所云山西崞县托先生找教员 , 现已找得否?我看了一看地图 , 这个地方偏僻得可以 , 倘若我去居下几年 , 人不知 , 鬼不晓 , 将来回来带几部稿子再跑到苦雨斋 , 迎面一声笑 , 倒真算得个‘不亦快哉’ 。 不过中学担课怕忙得很 。 至于寂寞 , 我实在有本领不怕 。 此孰吉孰凶 , 愿因先生决之 。 ”不知周作人如何答复 , 但后来收留废名住在八道湾 , 因为这位弟子“近日几乎没得吃了” , “恰好章矛尘夫妇已经避难南下 , 两间小屋正空着 , 便招废名来住 , 后来在西门外一个私立中学去教国文 , 大约有半年之久 , 移往西山正黄旗村里 , 至北大开学再回城内 。 这一期间的经验于他的写作很有影响 , 村居 , 读莎士比亚 , 我所推荐的堂吉诃德先生 , 李义山诗 , 这都是构成莫须有先生传的分子 。 ”一九二八年六月 , 奉系退出北京 , 废名得以重新回大学上课 。 而这时已然离他毕业不远 , 更加忧心自己的饭碗问题 , 一九二八年七月六月致苦雨翁的信中有云:“前日之来苦雨斋 , 是别有话说 , 座上有人 , 未说出 。 孔德学校 , 下学期 , 可由先生介绍给我月二三十元一教职否?(多了不要 , 少了也不成 , 最要紧是一个‘现’字)我的性格不配像高尔该那样做流氓 , 窃有意于老和尚‘无罪而尝谪居之月’ 。 但我的谪居的心情似乎又是另外一个 。 ”(周作人《怀废名》一文 , 讲废名的经历是较为详尽的 , 但有一段却省略了 , 即毕业后至北大任讲师的那失业的三年 。 )老和尚的谪居心情是物质无忧的精神苦闷 , 而废名 , 全然是担心吃不上饭的糟糕境地 。 对废名的这些信 , 周作人必然是回复的 , 但回信大约未遗存 , 起码今人是没见到的 。 一九三三年七月 , 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周作人书信》 , 内收与废名君书十七通 , 时间起于一九二八年 , 迄于一九三三年 , 并无关于废名的生计困境的内容 , 这应该出于一是属废名的个人隐私 , 再有是知堂遴选信件的体例及风格所至 。 而与俞平伯君书三十五通、与沈启无君书二十五通 , 均无涉及相关的信息 。后世披露的《且将就斋藏煆药庐尺牍》 , “系沈启无一九三一年夏将乃师周作人写给自己的信函装池而成的卷册 , 提供了一九三〇年二月至一九三一年六月周作人的一些生平细节” 。 其中透露了废名的生计 , 可与其他书信互补 。 一九三〇年四月七日知堂在信中说:“前为废名致书张虹君主笔 , 久未得覆 , 此君似甚忙也 。 因华北停办 , 废名糊口无着 , 我想替他介绍于天津益世 , 约定每月登若干字 , 给付定额二十元(或以上) , 似亦一举两得 。 今看情形似未必能成 , 可否请便中代一问张君 , 如得有回覆 , 请费心示及为荷 。 闻大公报亦拟副刊 , 正请冯芝生博士主办(?) , 现拟调查一下 , 如果属实 , 或当‘跳槽’到那边去试他一下也 。 ”可见出 , 知堂为学生废名的事相当尽心 , 废名本为《华北日报》写稿 , 以稿费生活 , 现这家报纸停了 , 又想推荐他到《益世报》 , 再或《大公报》副刊 。 虽然未成 , 也见师生情谊 。因《骆驼草》停刊 , 废名的漂泊情状持续到下一年 , 一九三一年二月九日知堂致沈启无的信中说:“莫须有先生在齐募化无着 , 现在青岛闲住 , 大约且住这半年再看罢 。 ”这是废名到青岛求职 , 但仍无结果 。 再早一些的一月十二日 , 废名自青岛写信给老师:“青岛这地方很好 , 想在这里住它一个春天 , 刻写一信给平伯 , 请他或由他另约几位与杨振声之有交情者共同写一信与杨替我谋三四点钟功课 , 不知如何 , 请翁就近向平伯打听一下 。 ”一月十五日 , 知堂在写给俞平伯的信中说:“废名见青岛而大悦 , 想找一点教书工作 , 以便住到夏天 , 嘱设法托金甫 , 云亦有信寄园奉托 。 我去年曾为慧修去说过无效 , 所以这回拟恕不了 , 如兄能去信则望为之一写耳 。 ”金甫即杨振声 , 时任青岛大学校长 , 废名希望能谋一教职 , 而知堂已碰过一次钉子 , 觉得说了无效 , 按废名所说托俞平伯 , 从后来的结果看 , 也未成 。 《周作人书信》中 , 亦有这一时期与废名的一封信 , 乃二月三日写:“现在想暂在岛隐居乎?今日接到开明来函 , 计尊款共若干元 , 当于明日为将折子寄去 , 令其直接汇往青岛 , 想旧历年内可以到手也 。 ”此函表面悠闲 , 不知底细的读者看不出什么来 , 若结合前几封信 , 才知废名去青岛未谋到大学教职(暂于青岛铁路中学任教) , 稿费寄去 , 多是为解燃眉之急 。 知堂于四月十二日写一信给废名:“适接到由青岛转来的信一封 , 特为送去 , 乞收览 。 山中春色何如?山门虽旧 , 枣树想健在也 。 莫须有翁回山 , 想其故事又可得而记欤 。 ”表明废名已从青岛回到北平(其间去过一次上海) , 重居山中 , 此一尺牍写得洒脱之至 , 乃上品 , 苦雨翁非不知弟子的窘境 , 如此写是为宽废名的心也 。数月之后 , 废名终可入大学任教 , 这一段失业经历算是告一段落 。 待到若干年后北平沦陷 , 他避往湖北黄梅乡下 , 乃展开莫须有先生的另一境遇 。附记:谷林曾在书简中向人推荐《永嘉室杂文》 , 说文章写得好 , 但自己并未听闻过作者郑骞 , 其书也是头回读(二〇〇二年一月四日致止庵:“台湾有一位郑骞 , 以前不知道这个名字 , 偶在‘新万有文库’中得见其《永嘉室杂文》 , 亦是‘黄绢幼妇’ , 不悉兄曾见及否 。 ”) 。 谷林是知堂的钦慕者 , 知堂的文章书信几乎尽数读过 , 而《且将就斋藏煆药庐尺牍》的六十五通书信中 , 多次提及郑骞 , 但这批信函的披露在谷林身后 , 老人不及读到 , 否则知晓郑骞与苦雨翁的交往 , 或有欣慰之感 。一九三〇年二月十三日知堂于信中说:“兄寄书之件 , 已涂一纸 , 当于下星期往九爷府时交令妹代收 , 请便中往取 。 羡季因百二兄的 , 则尚未下笔 , 来纸一大一小 , 亦不知那张纸是那一位的 , 所以有点茫然 。 ”羡季是顾随的字 , 因百是郑骞的字 。 看来是顾随和郑骞托沈启无请苦雨翁写字 , 老人先写好沈启无的 , 之后有些搞不清顾随和郑骞请写的分别是哪一张纸了 。同年十月十六日信:“日前遇因百 , 知兄近状为慰 。 据云系疟疾 , 但‘何兴之暴也’?现在不知已起居如常乎?……因百在孔德学校教高中历史 , 故得遇见 , 闻羡季则因为困在垓下 , 尚未能来也 。 ”这是通过郑骞了解到沈启无的病情 , 写信慰问 。一九三一年六月三日信:“得手书读悉一一 。 晤羡因二公 , 略闻诸论 , 但亦不能详也 。 介白之事当为留意 。 ” 羡因二公 , 即羡季、因百 , 至于诸论为何 , 因无沈启无来信为证 , 即无法知晓了 。
推荐阅读
- 哈佛教授:最本质问题,美国还能被改革吗?
- 武汉|武汉核酸“普查”结果公布,四个焦点问题有了答案……
- 英7名前大臣呼吁首相向G7峰会提涉港问题 中方回应
- 这款"网红"雪糕又被曝光质量问题
- 关于养老保险费缴纳中的几个问题
- 黑人维权视频0播放?平台:技术故障致显示问题
- 掌中庆阳|卢小亨在西峰区督查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问题整改工作
- 拜登:我将在上任100天内解决制度性种族主义问题
- 特朗普|特朗普发表强硬讲话:动用军队“迅速解决问题”
- 上饶首家|广丰区梦想小镇小区房屋质量有问题?业主需要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