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斋#薛瑄:理即在气中 (上)韦力撰( 三 )


薛瑄认为“理”和“气”不可能分先后 , 因为在宇宙没有产生之前 , 如果先有了“理” , 那就等于承认“理”和“气”是可以分离的了 , 这等于是说朱子所言的“理在气先”和“理气不能分离”这两句话之间形成了矛盾 。

#芷兰斋#薛瑄:理即在气中 (上)韦力撰
本文插图

碑券上方刻着“薛文清公故里”
那为什么薛瑄要强调这一点呢?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则认为:“薛瑄所以不同意朱熹的理先气后之说 , 当然不是反对理的绝对性 , 而是在于强调理气‘无缝隙’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 ,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理气脱节 , 使理不致成为‘气之外悬空’之物 , 而因此理也是‘真实’的 。 在他看来 , 道器关系也是如此:‘道器合言 , 所以真实 。 ’”薛瑄强调这一点的目的 , 是想解释他所提出的“理”和“气”之间其实没有缝隙 , 既然没有缝隙 , 那“理”和“气”就不能分离 , 因为一旦分离 , 那“理”就成了在“气”之外的空悬之物 。
其实从总的观念来说 , 薛瑄是赞同朱子的观念 , 那就是天地间只存在“理”和“气” , 他在《读书录》卷一中说:“天地之间只有理气而已 , 其可见者气也 , 其不可见者理也 。 ”

#芷兰斋#薛瑄:理即在气中 (上)韦力撰
本文插图

进入了荒芜的墓园
那既然天地间只存在“理”和“气” , 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朱熹是将这两者划分为两个单元 , 用蒙培元在其所著《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一书中的说法:“朱熹实际上把世界二重化了 。 按照他的说法 , 应该有两个世界 , 一个是观念性的理世界 , 一个是具体的物质世界 。 ”
既然以此划分出了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 , 那必然会产生孰先孰后的问题 , 而一旦要区分先后 , 那就陷入了另一个悖论 , 所以薛瑄要调和这个悖论 , 因此侯外庐等人认为:“薛瑄强调理气‘无缝隙’ , 是企图弥补朱学的不足 , 而非反对朱学 。 ”

#芷兰斋#薛瑄:理即在气中 (上)韦力撰
本文插图

阳光之下
既然“理”和“气”不能分先后 , 那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前面引文中已经谈到了薛瑄给出的结论——而理涵乎气之中也 , 这就是薛瑄的著名论断 , 《明儒学案》中所引用的一句话则更明确地表达出了薛瑄的这个判断:“理只在气中 , 决不可分先后 , 如太极动而生阳 , 动前便是静 , 静便是气 , 岂可说理先而气后也 。 ”
【#芷兰斋#薛瑄:理即在气中 (上)韦力撰】薛瑄的结论就是“理”包含在了“气”中 , 所以也就没有了先后之分 , 而后他又用太极来作比喻:太极不动就是静 , 而这个过程指的就是“气” 。 但薛瑄同时强调“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 而“气”则是有聚有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