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缘何?这场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让听讲官兵们有了不同的滋味( 三 )


“说真正的心里话 , 才能让人听得进去!”李庆昆“爆料”自己 , 不仅没“丢分” , 反而让官兵明白一个道理:“向死而生”从来不是一道哲学命题 , 而是用热血蹚出的一条胜利之路 。
就像一台能够打动观众的演出 , 必定有其出彩之处 , 北部战区陆军两届“榜样的力量”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因真实而打动人心 。走上讲台的报告人 , 既有超出常人的无畏担当 , 也不乏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
参加国庆阅兵的女战士王爽告诉大家 , 集训期间自己突发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 像瘫了一样使不上劲 , 疼得大汗淋漓 , 忍不住哭了起来;炊事兵赵顺翔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到特战部队 , 转行成了一名特种兵 , 第一次体能训练 , 别人亮出了黑黝黝的腱子肉 , 自己却像煺了毛的“白条鸡” , 他直言“又羞又急”……恐惧与无畏 , 动摇与坚定 , 世俗与崇高 , 就这样不加修饰地展现在官兵面前 。官兵也从中感受到平凡的魅力、真诚的力量 。
“帮我‘打开一扇窗’ , 我因你改变”
一场成功的事迹报告会除了给人感动和力量 , 还应给人启迪 , 从而抚慰心灵、净化灵魂、鼓舞斗志、升华精神 。
要说启迪 , 某旅技师尹克君觉得 , 历时10年成功革新直升机校靶系统的军械师焦锋利对他触动最大 。
站在台上 , 焦锋利说自己当初萌生革新念头时 , 所有人都不看好 。有的直言不讳:“你一个连队军械师凭啥挑战军队重大科研难题?”
反对的人太多了 , 就连老婆都劝他别折腾了 。
“如果一头是安逸 , 一头是折腾 , 我永远选折腾!”就是焦锋利这句“金句”深深触动了尹克君 。
尹克君入伍18年 , 先后5次获国家专利 , 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一年前 , 他偶然发现 , 某新型轮式装备长距离高速机动后 , 加注刹车系统中的制动液会出现排气问题 , 造成安全隐患 , 于是想“鼓捣个东西” 。可数月攻关 , 连续遭遇几次失败 , 想着自己都“功成名就”了 , 他就不愿再折腾了!
焦锋利的故事让尹克君重新钻进修理间 , “不管多苦多累多折腾 , 一定要搞出来!”
“帮我‘打开一扇窗’ , 我因你改变 。”时隔半年 , 尹克君取得了重大突破 , 胜利在望 。
“我当兵22年 , 就干一件事——打井找水 。”某给水团二级军士长许永福一开口就抓住了某工程维护团战士郭亚鹏的心 。
坚守自己的岗位 , 不负自己的年华 。当兵22年 , 许永福打了300多眼井 , 总进尺6万多米 , 相当于钻透了7座珠穆朗玛峰 , 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 。“或许入伍来到给水团 , 不是我的选择 。但成为一名怎样的给水兵 , 我做出了选择!”
想起当初士官学校毕业 , 从位于省会的团部 , 一直分到偏远山沟的连队 , 郭亚鹏感觉就像“坐过山车” , 心一下就凉到底了 。更让人“心凉”的还在后头 , 连队最大的“主业”就是维护群山中的一处战备坑道 , 可谓枯燥而乏味 。
成为一名怎样的军人 , 在于自己的态度 , 许永福的经历仿佛为郭亚鹏打开了“一扇窗” 。从那时起 , 郭亚鹏就像换了一个人 , 刻苦训练、埋头苦干 。
某团战士陈东峰是毕业于地方大学文学系的高材生 , 入伍不久 , 面对苦累 , 曾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某边防旅四级军士长任光福扎根祖国最东端“黑瞎子岛”10年戍边的故事 , 让他心头一震:在那个遥远的地方 , 为什么有人始终士气高昂 , 不断牺牲奉献却勇往直前?深受触动的陈东峰主动要求去团里条件最苦的点位摔打磨练 。
一句话能触动什么?一件事能改变什么?从渤海之滨到白山黑水的座座军营 , 采访人员一路踏访 , 采访本上写下了一个个官兵受榜样感召、因榜样改变的生动故事 。采访人员也真切地感受到 , 一场求真走心的事迹报告会 , 就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如入夜细雨 , 能沁人心脾;又如阵阵春雷 , 能“唤醒”无数官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