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二 )


一个是三公 , 一个是直管官员 , 两者的话语分量不相上下 , 也不难看出武帝时期朝廷内部对匈奴态度的分歧之大 。
这一次 , 御史大夫韩安国的意见占了上风 , 武帝许诺与匈奴和亲 。汉匈和平又维持了一年 。
到了第二年春天 , -位生活在马邑 , 叫作聂壹的富豪求见大行令王恢 。他认为 , 匈奴刚刚和亲 , 对汉朝警惕性降低 , 此时恰是攻击匈奴的最佳时机 。
聂壹的话与王恢的观点不谋而合 。他把聂壹的意见上呈汉武帝 , 于是宫廷里又展开了一次讨论 。武帝首先给此次的讨论定了调 。他说 , 朝廷不仅与匈奴和亲 , 还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礼物 , 但匈奴态度傲慢 , 屡屡犯边 , 有人建议使用武力教训他们 , 请大家讨论可否 。
『匈奴』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主要的争论仍然在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大行令王恢之间进行 。双方唇枪舌剑 , 你来我往 , 《汉书》列出了双方争论的三个回合 , 直到王恢第四次发言后 , 皇帝才拍板决定使用武力 。
根据聂壹的计谋 , 他本人偷偷逃到匈奴军臣单于处 , 获得信任后 , 向单于建议:他有把握砍下马邑令守的人头 , 将匈奴放人城中 , 夺取城池 。
单于轻信了聂壹的话 , 把他放回马邑 。聂壹将-名死囚的人头砍下来 , 挂在城外 , 匈奴的使者误以为这就是马邑令守的人头 , 回去禀告单于可以进军了 。单于亲自率领十万骑兵前往马邑 。
与此同时 , 汉朝派遣了三十万汉军(《史记〉记载是二十多万中) , 并任命卫厨李广为晓骑将军 , 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 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 , 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 这四位将军由御史大夫韩安国(他被任命为护军将军)统领 。
汉军人马都埋伏在马邑周边的谷地里 , - -且单于到来 , 就由王恢、李息、李广等人击其辎重 , 其余人马与其大部队作战 。
如果军事行动成功的话 , 可以全歼匈奴单于所带来的十万骑兵 , 对匈奴造成致命打击 , 使其丧失与汉朝对抗的能力 。
然而 , 军事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 。
匈奴单于在进军的过程中 , 发现了不好的兆头 。
首先 , 匈奴进攻马邑并无长期占领的打算 , 而是以劫掠为主 。在进军的路上 , 距离马邑还有上百里 , 匈奴已经开始了劫掠 。他们发现 , 虽然路上有不少的牛羊可以抢劫 , 但是连-一个牧人都没有碰到 。
这时他们正好经过一-个烽燧 ,单于临时下令占领这个烽燧 。此时 , 有一个武州的小官恰好在这个烽燧上 , 他被匈奴抓住 , 供出了汉军的计策 。单于大呼上当 , 引军撤退 。埋伏的汉军得到匈奴撤退的消息 , 连忙追了上来 , 但由于距离遥远 , 没有追上 , 只得撤离 。
唯一有机会和敌人接触的是大行令王恢的部队 。他率领三万人马负责拦截匈奴辎重 。就在他率军杀向敌人的辎重部队时 , 却得到消息:匈奴主力已经回撤 , 要和辎重部队会合了 。经过再三考虑 , 他认为三万人无法与匈奴主力抗衡 , 于是率军撤退了 。
这次战役以匈奴的撤退和汉军的无功而返告终 。由于动用了三十万军队 , 消耗了大量的粮草 , 汉武帝大怒 , 要惩罚当初坚决主战的王恢 。他认定王恢临阵退缩 。与其他将军追不上敌人不同 , 王恢是可以赶上并攻击敌人的辎重部队的 , 然而他却选择了退军 。在军法上 , 擅自撤退是斩首之罪 。王恢则辩解说 , 他的人马太少 , 无法与匈奴主力抗衡 , 他的撒退保全了汉军的三万人马 。不过 , 暗地里他却贿赂时任丞相的武安侯田蚧 , 希望田蚧为他说句好话 。田蚧本人不敢对皇帝明言 , 就找太后去说情:反对匈奴最坚决的人是王恢 , 杀了他就等于是替匈奴出了气 。
但武帝不为所动 , 坚持认为王恢的临阵退缩让汉军失去了获胜的可能 。出于面子考虑 , 汉军急需的是一场胜利 ,哪怕只是对辎重部队的小胜 , 也比什么都没捞到要好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