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合肥|【趣读合肥】街头满载人间味 巷尾漫话江淮情——跳动着的文化脉搏 传千年的民族瑰宝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趣读合肥】街头满载人间味 巷尾漫话江淮情——跳动着的文化脉搏 传千年的民族瑰宝
时光荏苒 , 沧海桑田 。 城市里交错密布的街巷 , 宛若刻录在时间里的音符 , 构筑成为城市记忆 , 讲述着散落在合肥的人文故事 。 一条条街巷 , 见证了一代人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 见证了一代人在红旗飘扬下振臂宣誓 , 见证了一代人在科技海洋里乘风破浪 , 见证了万家灯火在时代变迁中的脉脉温情 。
本期“趣读合肥”
文艺君和您相约在合肥的大街小巷 ,
【文艺合肥|【趣读合肥】街头满载人间味 巷尾漫话江淮情——跳动着的文化脉搏 传千年的民族瑰宝】去那里感受最有烟火气的合肥 。
今天 , 我们将来到本期“趣读合肥”
最后一条街 , 位于庐江县的
黄 屯 老 街
本文插图
俯瞰黄屯老街 。
黄屯 , 因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穰屯兵于此而得名 。 老街依山傍水 , 位处合肥市庐江县东南边陲 。 作为曾经的水陆码头 , 黄屯老街也繁华一时 。 从如今斑驳陆离的白墙青瓦马头墙和雕梁画栋的木结构楼房 , 依然可以发现旧日熙攘时光 。
据20世纪70年代黄屯境内出土的“马氏碑记”载: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 , 黄屯老街是东西走向 , 明末清初形成半边街 。 后于雍正八年(1730年) , 毁于一场大火 , 半边街一片废墟 , 后人重建 , 重建街市改为南北走向 。
如今的老街 , 街巷格局为两横一纵 , 即南北两面各一条横街和中间的一条纵街 。 其中纵街为上街 , 即原始的黄屯老街 。 南北走向横街则与黄屯河水流方向一致 。 据龙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老街长约800米 , 呈南北弯曲形 , 有明代建筑3间 , 清代建筑108间 。 ”一幢幢古宅经历风霜日晒雨淋 , 傲然屹立 , 向世人传递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驻足在老街小巷 , 只慢慢看一眼 , 便觉恍若昨日 。 驻足玩味 , 黄屯千百年来跳动的文化脉搏骤然间爆发 , 好似一场偶遇 , 撩拨心弦 。 风水宝地孕人杰 , 无数艺术家从这里走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手撕书法代表性传承人孔明惠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他以手撕代替执笔 , 把写字功力由笔杆延伸于手指 , 手艺巧妙 , 一撕而就 , 即成一体 , 翩若惊鸿 。 据孔明惠介绍 , “手撕书法综合了书法、剪纸、篆刻等艺术 , 讲究一气呵成 。 ”2010年 , 上海世博会展演中 , 他的手撕书法更是被中外友人誉为“中华一绝” 。
本文插图
提起黄屯 , “毛竹之乡”也难免浮现在脑海中 。 老街周边随处可见翠竹依山 。 语云:“靠山吃山” , 黄屯乡民多以篾器竹编为生 , 老街的商贸亦始于各类竹器手工作坊 。 民间竹雕艺术家张长江 , 也便是从“毛竹之乡”走出的杰出人物 。 上个世纪90年代末 , 张长江的“竹艺三绝”竹画、竹造型、竹刻相继问世 , 竹雕作品巨扇《和鸣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 其巧夺天工的技巧 , 奇思妙想的创意 , 让黄屯竹刻走向了新的广阔平台 。 为了传承技艺 , 把“根”留住 , 他在庐江黄屯和万山建起了两座“竹艺三绝”艺术馆 , 招收学员学习 。
老街古迹 , 也在千年岁月中熠熠生辉 。 譬如会军桥、望湖碑、殷山墓、祖师洞等 , 这些景点与黄屯老街一起 , 串联起这一方水土的人文与自然风光之美 。
下茶馆 , 是老街人传下来的生活方式 。 要说黄屯茶馆里最有名的 , 要数黄屯大饺和黄屯大饼了 。 早起之后 , 捧一把茶壶 , 到馆子里叫上3个大饺子 , 边吃边谈 。 牛角造型的大饺 , 皮薄馅大 , 炸得酥脆可口 , 让人百吃不厌 。 黄屯大饼粉质利口又有些劲道 , 饼油而不腻 , 焦的一面吃起来十分脆香 。 据传 , 黄屯的大饼和大饺子 , 在江淮地区也是出了名的 , 其与“老佛爷”慈禧太后结下的一段奇缘 , 更为乡人一百多年来津津乐道 。
推荐阅读
- 文艺视界|知名诗人刘佳银(云南昆明)诗歌《咏石象》
- 文艺蜀黍看世界|福建泰宁寨下大峡谷发现很晚,却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
- 合肥南站|白玉兰酒店再绽合肥 紧邻宁国路商圈
- 环球最旅行|我国最掉队的新一线城市:连续四年没有上升,排名仅高于合肥佛山
- 合肥365|18岁女孩为减肥用勺子催吐 不料滑落至肠道险丧命
- 迷仁少年|衣服买多不如买精,新出“文艺”棉麻衫,搭散步裤,高雅美丽动人
- 安徽网|记者探合肥电动自行车上牌首日:车型、票证难倒很多人
- 沈光贵|【文艺星天地】原创文学作品:一个叫沈光贵的羊倌
- 上海文艺社|布衣加一口第721-723期(6月2日·周二晚结束)
- 南京|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南京城,活力金陵的文艺与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