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京城大馆子名菜少不了他捧场,马连良究竟有多会吃?
文章图片
作者吴正格
京谚有云:“马连良的腔 , 山东馆的汤 。 ”这是赞赏山东厨师做菜看重吊汤 , 汤的味道可与马连良的戏腔媲美 。 但马为天方教人 , 从不去大教馆子的 。 那时梨园界 , 讲究行膳排场且精于饮馔者 , 首推马连良 , 而两益轩的膳境最够排场 , 肴馔做得也颇和马的胃口 , 故而这里成为他宴宾酬客或聚友品馔的首选地 。
两益轩比西来顺开业要早一些 , 店址在前门外 , 两层楼面 , 楼下是散座 , 楼上是雅间 。 不仅装潢气派 , 又总是给人新鲜如原的感觉:窗明幔净 , 用具光洁如新 , 地面一尘不染 , 堂倌儿穿得干净利落 。 那时 , 梨园界的人都住在南城外 , 离这里近便 。 唱戏的人无论哪一派 , 都注重保护嗓子 , 多不吃猪肉 , 以为能生痰 , 所以乐意到清真馆子吃牛羊肉 。 这样一来 , 占据地利又讲究卫生的两益轩就被梨园界捧红了 。 马连良是其中的大主顾 。
两益轩掌柜的经营有方 , 他见马连良每来行宴或便酌 , 都要点个酥鲫鱼 , 于是脑瓜一转 , 就将这个菜定为奉送菜 。 不论生刘熟李 , 大帮小伙 , 只要是一落座 , 堂倌便将这个敬菜摆到桌上 , 说是柜上献的开胃菜 。 其实这是两益轩的招牌菜 。 做这个菜 , 得头天晚上就用大锅酥制 , 一次要做百余尾鲫瓜子 , 够第二天全天奉送的 。 做时 , 先在锅底铺一层牛肋骨 , 上摆一层葱段和姜片 , 撒入桂皮、豆蔻、丁香、花椒、大料 。 遂将治净的鲫瓜子在上面一层一层地旋转着码好(头朝锅边 , 尾向锅心) , 再添入冰糖渣、白糖、陈醋、酱油、绍酒、五香粉、香油 , 注入汤水(漫过鲫瓜子) 。 然后 , 还要铺一层海带卷胡萝卜 , 一卷一卷地挤着码摆 。 最后用若干圆形瓷盘倒扣着大体盖住 。 旺火烧开后 , 转小火酥制 , 使瓷盘周围持续往出噗噗地溅汤 。 约四小时后(一说十小时 , 时间太长了) , 待汤水烧尽只剩酥汁时方成 。 将锅端离火位 , 掀去瓷盘晾一夜 。 第二天奉给来客时 , 是一盘两尾 , 肚对肚;海带胡萝卜卷顶刀切片 , 如铜钱状码在鱼尾;然后都淋匀些许酥汁 。 这个菜 , 鲫鱼骨肉皆酥 , 甜酸柔和 , 荤素搭配 , 煞口开胃 , 堪称一绝 。 将如此费工费时的招牌菜当作奉送菜 , 不仅讨得马连良的得意 , 也将马的这一食好传播开来 , 对来客也起到“消费指南”的作用 。
在马连良的影响下 , 影艺界的人也常来两益轩 。 如电影明星宣景琳(黑牡丹)告别影坛后到京城颐养天年 , 就常来两益轩 。 一次 , 堂倌儿给她推荐了烤鸭丝炒蜇皮 。 这是个爆炒菜 , 即将带皮的烤鸭 , 专选皮下的那一层切丝;再将用清水泡去盐质的蜇皮亦切丝 , 用沸水略烫 , 除去腥味 。 然后 , 先将一撮香菜茎段用少许佐料酒煸炒几下 , 遂放鸭丝煸透 , 最后放蛰皮丝 , 以旺火快速煸炒中 , 烹入绍酒 , 摄入少许精盐 , 即可淋点香油翻匀出勺 , 成菜也就在半分钟之内 。 鸭丝的烤香味 , 蜇皮的海鲜味和香菜的清馨味糅合在一起 , 别致又爽口 , 大得宣景琳的赞赏 。
马连良最爱吃的是炸烹虾段 。 每当入秋 , 海河口的对虾已经长成 , 由津输京 , 两益轩必备此菜 。 这期间 , 马每邀朋而至 , 首先要点此菜 , 还要特别嘱咐得用八寸盘盛装 。 吃完一盘 , 再要一盘 , 有时连吃三四盘 。 为何要分盘分做?这就是吃家懂行了 。 因为此菜是将净虾肉切成段 , 挂一层薄糊 , 以油炸至杏黄色 , 再配以葱姜丝、香菜段 , 用适量清味汁(无淀粉)一烹而成 。 特点是快炸速烹 。 一盘上桌 , 得趁热烫着舌头去吃 。 每人吃上数口 , 已经盘底朝天 。 然后再要一盘 , 仍然这种吃法 。 这才能充分享受到那种外脆里嫩、鲜香清爽的口感和美味 。 若是三四盘菜一勺去做 , 虾段就烹软了 , 一上桌还没吃完 , 降了温味道也大减 , 那就抢不到火候 , 吃得也不惬意 , 过不足虾瘾 。
推荐阅读
- 小9娱乐扒建了一个“东京城”,今天仍然很繁华,日本人侵占东北后
- [临江听雨声]浓缩京城胡同文化,连美国杂志都点赞,北京这条胡同仅长800米
- 清风醉酒逍遥客■辽国五大京城
- 【考古】北京城九大未解之谜
-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城2万八旗与太平军惨烈搏杀,全部战死!
- [历史痕迹]她一句话保住一座城,晚清第一名妓有多漂亮?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
- [张学良]民国时期,“京城四少”的背景有多强?
- 「愚人烟火」为何在天京事变时毫无防备呢,杨秀清机警过人天京城内又遍布耳目
- #诸葛品历史#被老农绑到京城,朱元璋的处理方式令人感动,县令欺压百姓
- [京彩台湾]梁启超眼中的老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