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揭秘历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和街亭之战的评析,原创( 四 )


蜀军:1 。 诸葛亮的指挥失误 , 2 。 马谡的迅速溃败 , 3 。 蜀军的攻城不力
魏军:1 。 增援非常迅速 , 2 。 曹真的判断准确 , 部署得当 , 3 。 张郃军有力的突击
下面逐点进行分析讨论;
1、诸葛亮的指挥失误 。 估计大部分人不同意此观点 , 因为表面上看诸葛亮的部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 实际上:
第一、诸葛亮对双方实力判断错误 , 过高地估计了蜀军的攻城和山地防御能力 , 过低地估计了魏军的快速进攻和突击能力 。 他认为马谡的兵团能够顶住张郃军很长的时间 , 而魏延等人能够在此期间攻占各战略要地 。 到时候再集中兵力居高临下击败魏军 。 他又判断魏军兵力少于蜀军 , 因此其增援行动应是谨慎而缓慢的 。
第二、关键时刻分兵作战 , 导致被魏军各个击破 。 本来在对双方实力判断准确的情况下 , 可以分兵作战 , 但判断失误 , 则分兵就是完全错误的了 。 如果蜀军集中在一起 , 估计魏军也不敢发动如此的进攻 , 或者派少数兵力监视魏军守城部队 , 集中主力先击败魏军增援兵团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
第三、过于谨慎 , 中军距离交战前线太远 , 使战役预备队不能及时投入增援 , 也是此战失败的关键之一 。 我一直不明白:在以后各次战役中均亲临第一线的诸葛亮此战中为何总在西县 , 注意;西县距街亭350里 , 距攻城部队也有150里 , 难道接应粮草的任务也需要3万人加上主将来完成吗?估计:是诸葛亮过于小心 , 怕魏军突然出大散关 , 包抄蜀军的退路 , 因此留守在此地 , 以便随时回撤阻击魏军的这一可能的进攻 。
第四、是大家公认的一点:用人不当 , 错用马谡为阻援军团的司令 。 历史记载 , 马谡不按诸葛亮的部署 , “舍水上山 , 举措烦扰” , 将兵马部署在南山上 , 结果被魏军包围在山上断了水源 , 向山下冲击又没有效果 , 最后军心涣散 , 被魏军一举击败 。 本文对此有疑问:街亭附近的南山 , 不论是庄浪的街亭还是陇城的街亭 , 其附近的南山实际上是一座不大的小山(面积约0 。 5平方公里) , 山势也比较平缓 , 根本无法供2万多兵马屯扎 , 要知道2万多人屯扎下来需要多少面积的地方吗 , 至少要3~5平方公里 , 2万多兵马不会都向电线杆一样站在山上吧 。 而且也不能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吧 。 所以见过南山的人都能明白:马谡不仅占领了南山 , 还占领了街亭西的小城(即街泉亭 , 但是不是古略阳)以及附近的其它小山 , 总之是按诸葛亮的部署占领了防御阵地 。 不过马谡确实不是魏国名将张郃的对手 , 魏军也不是陇右的普通守备军 , 而是皇帝亲点的中央预备队 。 而马谡等将领也实在是不争气 , 一战失利就丢下部队逃跑了(除王平外 , 但包括后来与马谡一起被斩首的将军李盛等) , 其实马上收拢部队还是能够继续作战的(王平就是例子) 。 马谡被斩 , 可能有些冤枉 , 这也是后来10万蜀军均流泪以及蒋琬反对杀马谡的原因 。
第五、阻击阵地选择错误 。 我们都知道(看实地地形或者街亭的照片) , 街亭一带地势平坦 , 唯一的山还是无水源的死山 , 那么为何蜀军要在这种地方阻击强大的敌军呢?从东汉时期战役情况看 , 依托陇山阻击关中进攻 , 多在陇坻 , 而陇坻位于街亭东面60里 , 那里地势险要 , 只要堵住山口要道 , 敌军就难以攻破 。 因此 , 我们可以大胆分析:蜀军本来是计划赶到陇坻阻击的 , 但是由于对敌人增援速度的判断失误 , 导致蜀军没有来得及抢先占据陇坻 , 而只能在街亭就地阻击 。 虽然这个失误的原因还要归结到对敌军增援的速度判断上 , 但是街亭地形不利 , 是本次作战失利的重大导火索 。
2、马谡的迅速溃败 。 此点是本次战役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 马谡犯了什么错误呢?
第一 , 马谡没有实战经验 , 在首战失利后 , 可能就惊慌失措 , 没有及时掌握整个部队 , 而自己狼狈逃窜了 。 其实 , 当时蜀军应还有许多部队仍在坚守自己的阵地(如王平军) 。 假如马谡经验丰富 , 他应立即撤向蜀军的其他坚固阵地 , 收拢部队继续抵抗魏军的进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