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过街,人人喊打...纳投名状,冤不冤?
我翻开方方的微博一查 , 歪歪斜斜的每条上都写着“言论自由”几个字 。 我横竖睡不着觉 , 仔细看了半夜 ,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极左” 。打开方方的微博 , 你会看到另一本方方日记 。更加魔幻而荒谬 。01这一切都是极左们挑起的 ,我很清楚这个过程方方觉得 , 自己落到今天这个“人人喊打”的下场 , 是别有用心的人给她设的局 。“为何有那么多人相信迎合乃至加入其中?是什么力量能够如此迅速的动员出如此巨大的声量?......正是极左们挑起的 。 我很清楚这个过程 。 ”——《方方日记2.0》4月22日
在方方看来 , 现在面向她的口诛笔伐 , 都是被别有用心的黑手策划所操纵的 , 她是“正确而无罪的” , 是被人有意的构陷的 。她似乎并没有认识到民意与舆论的巨大能量 , 也不清楚哪怕是一丁点大众传播学原理 , 她想不通或者是拒绝去想这背后的原因 , 她只认为“举世皆浊我独清 ,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 。所以方方很害怕一切不同声音 , 仿佛一切反对她的声音都是对她的攻击陷害 。“这些反对我的人背后力量为何这么强大?”“支持他们的后台是谁?”“是什么人支持他们可以如此目无网纪国法?”“为什么他们可以在网上这样嚣张跋扈?”——《方方日记2.0》4月11日
她有“病” , 她有被迫害妄想症 。只要有争执 , 一定是对方的错 , 只要辩不过 , 就是极左的帽子被扣上 , 只要被打脸或者自己处于弱势 , 就是被别有用心的力量迫害 。最后甩下一句:连我都不能容 , 人人都会感到害怕 。这是在故作弱者博取同情吗?让人想到了龙应台的《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 , “我们是怎么对待一颗鸡蛋的呢?我们弯下腰 , 轻轻拾起 , 捧在手心 , 万万不能摔破的” 。方方看来 , 她和她的言论就应该是这一颗脆弱的鸡蛋 , 需要被保护不应该被迫害 。可为何“只见鸡蛋 , 不见燃烧瓶”呢?既然选择将个人日记至于公共的视野之下 , 那么日记中的虚假错误 , 还有海外出版造成的负面影响 , 难道就不应该为此而负责吗?
究竟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的后果 , 还是被人故意做局陷害 , 这一点方方从来就没有搞清楚过 。因为她从来都没反思过自己 。02新生代的极左 , 不折不扣的极左方方觉得 , 造成她被“迫害”的根本原因 , 就是因为极左太多了 。 是暗中力量扶植出来的极左 , 让她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呼吸空间 。在她看来 , 这个国家里到处都是极左 , 都是40多年前文革留下的“余孽祸根” , 哪怕是人口年龄高度年轻化的微博网民 。为了形容这一批反对她的网民 , 她发明了一个词汇:新生代极左 。“很不幸 , 他们中很多人就是极左 , 是新生代的极左......在骨子里 , 在思想深处 , 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极左了 。 这非常可悲 , 不单单是他们自身的悲哀 , 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方方日记2.0》4月18日
在方方的眼里 ,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我的狂热拥趸、极左 。只要你不是《方方日记》坚定的支持者 , 她就会歇斯底里的给你扣上极左的帽子 。不停的用最极端的词汇安在意见相左的观点上 , 不停的将每一个不认同《方方日记》的人全上升到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上 。
“这是数十年来极左思潮集结涌动的大爆发 。 如果没有这场瘟疫 , 没有方方日记 , 世人不会知道体制内外的普罗大众 , 会有着如此疯狂阴毒怪戾的斗争思维于暴力人格”——《方方日记2.0》4月14日
疯狂阴毒怪戾暴力 , 看看这些词汇吧 , 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家 , 在形容这个国家青年的词汇 。在她的每一条针对反对者的微博里 , 看不到任何宽厚 , 温和、指引、规劝 , 这些本应属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身上该有的心平气和 。更看不到一个文人的气度和胸怀 。充斥在字里行间的 , 都是戾气 , 仇恨 , 怨念 , 嘲讽 , 谩骂 , “凡是反对 , 皆是邪恶” 。03战狼不是一种精神 , 而是一种精神病这些极左们是怎么来的 , 方方在思考这个问题 , 她认为和我们盲目的爱国有关 。 她用《战狼》这部电影给我们分析了一下 。“看看他们的电影人 , 包括媒体、文化界、学术界的人 , 探讨的大多是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 , 人家用在检讨、反思上的时间 , 比我们用在自豪和骄傲上的时间多多了 。 ”——《方方日记2.0》4月14日
推荐阅读
- 讨厌方方,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骂了20个傻B!
- 因为方方,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骂了20个傻B!
- 方方的拥趸们的无知
- 那些抹黑方方者,请为了你们的良知向方方女士道歉
- 给方方的拥趸们
- 从民族品牌,到现在的“过街老鼠”,联想怎么了?
- 芳芳不是方方,方方不是芳芳
- 方方日记,属“文学的本质苦难的歌哭”?
- 当谈论方方时,我看的却是80年代作家去哪了
- 方方造谣不容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