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皇帝死了?谁信谁倒霉呗
莲悦/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平元年 , 即公元451年 , 估计是4月份吧 , 北魏太子拓跋晃终日忧心忡忡 。这一年 , 拓跋晃24岁 。 他5岁即被父亲太武帝拓跋焘立为太子 , 12岁监国 , 22总理百揆 。 虽然古语有云:“天无二日 。 ”但拓跋晃就是北魏王朝实实在在的第二个那啥 。 那他有什么可忧的呢?原来 , 拓跋晃早握权柄 , 自然形成了太子党 , 平日里嚣张跋扈 , 更趁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刘宋时派人到处勒索财物 。 当拓跋焘北还 , 听说此事 , 不禁大怒 , 当即令人对太子和太子党羽大加搜检 。拓跋晃自然忧惧 , 自己的老父亲是个什么人 , 自己还不清楚吗?4年前 , 弟弟晋王、车骑大将军拓跋伏罗随拓跋焘出行 , 拓跋焘住的地方被雷击中倒塌 , 拓跋焘几乎被压死 , 左右的人都哭了 , 只有拓跋伏罗看起来不怎么悲痛 。 拓跋焘一怒之下 , 竟然命自己的儿子自杀 。遇到如此暴戾的父亲 , 拓跋晃决定先下手为强 。 虽然自己已经贵为太子 , 并早已监国 , 天下迟早是自己的 。 但迟不如早啊 , 拓跋晃决定干掉老父亲拓跋焘 。就在此时 , 有急报传来 , 天遂人愿 , 老父亲拓跋焘居然自己挂了 。听说皇帝死了?早就习惯于做监国、总理百揆的拓跋晃丝毫不虞有诈 。 毕竟 , 父亲南征北战 , 早就落下了一身病痛 , 或许老天爷就是这么眷顾自己呢?拓跋晃于是兴冲冲地带领人马前去迎丧 。可是 , 姜还是老的辣 。 拓跋晃想弑父 , 拓跋焘更早就打定了杀掉儿子的主意 。 这一回 , 拓跋焘是诈死 , 等儿子高高兴兴地赶到 , 当即将其逮捕 , 并关到大铁笼子里 , 不久即处死 。这些关于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人父子相残的人伦悲剧 , 都记录在《宋书.索虏传》中 。 而在鲜卑人自己编撰的历史《魏书》中是看不到这些情节的 。《魏书》里 , 关于太子拓跋晃的死 , 都归咎于宦官宗爱 。 对 , 就是两千年的帝制时代 , 一切皇家惨剧中 , 随时可以拿出来背锅的死太监 。 从赵高到宗爱到李莲英 , 他们不愧为中国历史中最靠谱的“背锅侠” 。《魏书》里 , 拓跋焘和拓跋晃不仅父慈子孝 , 更是老子英明儿能干的典范 。 却偏偏出了个“天性险暴”、“行多非法”的宦官宗爱 。做了很多违法乱纪事情的宗爱与太子拓跋晃之间产生矛盾 , 再加上太子的僚属与之有隙 , 宗爱便构陷了太子的僚属 , 使之被太武帝拓跋焘诛杀 。 太子拓跋晃因此忧惧而死 。拓跋晃死后 , 太武帝又时时想念爱子 。 宗爱怕被拓跋焘诛杀 , 于是先下手干掉了拓跋焘 。 之后 , 他谋立拓跋焘的幼子拓跋余为帝 。 拓跋余不满宗爱弄权 , “遂谋夺其权” , 不想 , 反被宗爱杀死 。《魏书》的《宗爱传》很短 , 数百字而已 , 却为中国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宦官的传奇人生:逼死太子 , 连杀二帝 。《宋书》和《魏书》的记录 , 哪一个更靠谱?大概见仁见智了 。 司马光在撰著《资治通鉴》时就认为《宋书》里的记录为“误传” , 不予采信 。 但今天却有很多史学家认为《宋书》的记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 《魏书》中“为尊者讳”的历史曲笔太多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 可从来没有说过一朝天子一朝百姓啊 。所以 , 作为吃瓜群众 , 在这个一瓜未吃一瓜又熟的多事之春 , 皇帝死没死真的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戏要好看 。所以 , 作为一个1500年之后的吃瓜群众 , 我坚决相信《魏书》的记录:又是一个臭不要脸的死太监干的好事!凯迪原创作者新书由三联书店出版
该书以汉匈百年战争为切入点 , 着重反思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和重农抑商的国家发展模式对西汉王朝盛衰的深刻影响 , 并与同时代发展的古罗马进行相应的横向对比 , 力图还原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汉武帝时代和汉匈战争 。
听说皇帝死了?谁信谁倒霉呗。关注作者微信公号:游历史
听说皇帝死了?谁信谁倒霉呗。
推荐阅读
- 宋徽宗:失败的皇帝、正统的社交咖
- 文明行为靠什么建立?
- 这些“中国菜”你听说过吗?
- 摆摊促商铺暴涨
- 听说房贷断供数量和信用卡违约增长
- 大清的黑色白色收支与“吉野号”的价格
- 法治大讲堂|难闻死了!整个小区被隔壁当垃圾场,负责人:必须在那定点清运
- 黑人死了哭天喊地,同胞死了无人问津
- 中国式成长:就想再逼孩子一把,没想到逼死了
- 贾冀豫~看新版罪与罚背景放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