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15万亿份额,外资看上公募另一块宝地( 二 )


3
外资对托管界影响几何?
外资银行进入公募托管市场是“狼来了”吗 , 会给市场带来多大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不必过多担忧 。 应该鼓励更多境外优秀银行参与国内公募托管人的竞争 , 对国内托管人的基本格局不会产生太大改变 。 “其实 , 中国公募基金托管人的基本盘已经处于稳定形态 , 现有托管市场份额几乎全被瓜分 , 境外银行只是对公募基金的增量市场规模带来一定竞争” 。
外资银行是否会撼动国内商业银行在公募托管市场的地位?
周毅钦表示 , 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 , 中国银行业的托管资产规模从1998年的123.5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45.76万亿元 , 2019年末预计近160万亿元 。 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 潜力仍然非常巨大 。 但当前仍然是中资商业银行一家独大 , 前10位的基金托管银行都是中资大行 。
董登新认为 , 银行作为公募基金的托管人不需要太高的含金量 , 总体来讲 , 托管人主要是负责保证公募基金的资产 , 所以信用对托管人来说非常重要 。 从立法的角度讲 , 一般要求托管人的注册资本或者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 。 从这一点来讲 , 中国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规模均排在全世界前列 , 中国的银行也有足够的能力充当公募托管人 。
与国内众多托管机构相比 , 周毅钦认为 , 外资银行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境外 , 境内外联动的效果可能比中资银行要好 。
但周毅钦表示 , 客观来说 , 此类联动场景不多 , 主要托管市场还是以国内为主 , 这时外资托管的不足就比较明显了 。 “当前 , 托管业务的营销落地往往是母行整体营销为主 , 体现了一家商业银行为被托管机构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一定的资源互换 , 常见的是将代销资源和规模资源进行互换 。 这个时候 , 外资行相比中资大行就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 ”
对于未来 , 外资银行在公募托管业务上会有哪些重点布局?
周毅钦认为 , 一是继续吸纳国内复合型托管人才 , 二是加强同国内各类资管机构的联系和布局 , 托管牌照仍然是非常稀缺的牌照 , 如何利用好这块牌照是外资资管后续必须研究的 。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 更多的境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 董登新表示 , 这些境外优秀的银行充当公募基金托管人更有利于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 学习借鉴海外市场管理经验 , 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 “国内公募基金在进行海外市场投资时 , 拥有丰富海外市场管理经验的境外银行也可作为其境外资产的托管方” 。
【[国际金融报]15万亿份额,外资看上公募另一块宝地】 采访人员 夏悦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