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的数据看新冠病毒的特性

因为女儿在柏林留学 , 所以我一直关注柏林的疫情 , 随着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相继爆发 , 我也越来越紧张、担心 , 从3月2日柏林出现第1个确诊病例开始 , 柏林日报每天发布疫情数据 , 如4月23日:柏林有5476例确诊的新冠病毒病例 , 医院有565人被隔离和治疗 , 其中有152人在重症监护室 , 其它受感染的人都被隔离在家里 。 迄今为止 , 已有112例新冠病毒患者死亡 。 其中年龄在40-49岁之间2人 , 50-59岁之间8人 , 60-69岁之间9人 , 70-79岁之间26人 , 80岁以上60人 。 死者的平均年龄为81岁 。因为担心却又无能为力 , 我就每天把柏林日报公布的数据记录在一张表格里(见附表) 。刚开始数据少 , 看不出来多少信息 , 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 , 仔细一分析还真有点干货 , 于是归纳起来以飨读者:1)接触禁令的有效性:接触禁令之前每3、4天确诊人数翻一番 , 接触禁令之后5天翻番 , 然后再翻番用了14天 , 之后到现在明显放缓 。2)死亡率每天都在上升 , 现在的死亡率为2.05% , 似乎是随着确诊总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将来会不会稳定在一个数值上有待于观察 。3)住院总人数稳定在600人左右 , 重症人数在150人 , 重症病人的死亡率比较高(50%以上) 。4)40岁以下0死亡 , 死者的平均年龄为81岁 , 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以上四点可以从表上的数据很直观的看出来 , 如果稍加分析可以得出更有价值或者说更有意义的结论(或者说是猜测):1)对于一个35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 有1000张隔离病床和300张重症监护病床就足够了 。 柏林在疫情开始前就要求医院将可以推后的手术往后推以腾出床位 , 现在疫情平稳了 , 空床位明显准备多了用不上 , 又重新开始安排其它手术 。 也有余力接收意大利的新冠病人了 。2)证明了居家隔离的有效性 。 德国的死亡率在欧美国家中是最低的 , 而柏林的死亡率又低了一大截 , 很多分析文章都强调德国的医疗水平、呼吸机和ECMO的数量等等 , 但大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轻症居家隔离 。 既照顾好自己又避免传染家人 , 柏林人是如何做到的我不是很清楚 , 但一定是细节决定了成败 。 我看到柏林日报每天有专栏提示:有症状别出门先自我隔离 , 打电话给卫生部门或家庭医生 , 医生上门取样 , 第二天出结果 , 如果是阳性就居家隔离 , 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也很详细 , 还有各种链接如: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外卖等 。3)戴不戴口罩?这是国人最纠结的部分 , 我也是非常的担心 , 但是德国人不戴 , 华人也不好戴 , 总是要随大流的 。 接触禁令要求保持距离勤洗手 , 一个多月下来 , 疫情确实是控制住了 , 说明口罩不是决定性因素 , 但柏林也在改变 , 开始要求在公交车和火车上带口罩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柏林或者德国可能的做法:1)德国退休年龄65岁 , 当前柏林新冠病死率2.05% , 但65岁以下仅0.25% , 隔离保护好退休人群将大大降低死亡率 , 对医疗资源的占用也将大幅降低 。 整个城市的正常生活基本上可以恢复 。2)和病毒共存 。 默克尔说没有疫苗我们就和病毒共生存 。 柏林可以把1000张隔离病床和300张ICU病床看成水池 , 把接触禁令、停课停业、聚会人数、口罩等政策当做水龙头 , 水池满了 , 龙头紧一紧 , 水浅了 , 龙头松一松 。 等到疫苗普及了 , 疫情自然就结束了 。 附表:从柏林的数据看新冠病毒的特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