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5G手机』从技术回归内容——5G时代传媒转型战略与方向( 二 )


一方面 , 无人机等传感器带来的新闻采集方式的进步 , 人工智能写稿 , 那些小封、小新、小锐、张晓明之类的人工智能等 , 只是从生产端考虑的变革 , 技术越来越先进 , 一堆华而不实的装饰 , 新闻内容质量却没有相应地提升 , 新闻题材几十年止步不前 。 通过那些傻傻的机器人写出来的生硬的稿件、土的掉渣的打油诗反倒是弱化、降低了新闻内容专业质量 , 流水线出来的没有情感的新闻在万众皆媒的媒体内容竞争市场中除了短期吸引猎奇的眼光 , 长期看则完全没有竞争力 。 甚至有时候沦为“炫耀锄头 , 而忘记了种地”的窘境 。
另一方面 , 专业媒体在既往的转型中一直奉行的是取长补短的融合理念 , 缺什么补什么 , 哪里不会点哪里 。 平台做不起来 , 偏偏一定要做平台;浪费资源与精力 , 注定被赢家通吃掉的新闻客户端成为各媒体标配 。 快手、抖音火爆起来 , ****社又开始做短视频PUGC聚合平台——“****+” 。 技术不行补技术 , VR、AR、AI , 只要能够有一点相关的技术都拿过来试图为我所用 。 甚至全面向新媒体学习 , 比快、比多、比俗、比滥、比碎、比低级 , 拿自己的弱项与新媒体的长处竞争 。 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南辕北辙的 。
(三)扬长避短:应以竞争视角应对5G
我们不应仅仅从技术迭代角度 , 而应从市场竞争角度考虑媒介变局与媒体转型 。 媒体竞争应奉行的是“扬长避短”的理念 , 不必徒劳地弥补短处 , 而应将长处充分发挥 。 ⑦5G将彻底颠覆媒介内容生产体系 , 专业媒体的“长处”正存在于这个过程中 。
在专业媒体为主角的时代 , 新闻生产与渠道分发是合一的 , 报社不仅生产新闻内容 , 也生产新闻纸 , 用发行渠道分发出去 , 这种模式的思维惯性让报业在面临4G时还在沿用渠道分发的角色 , 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 。 电视台作为电视节目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在4G时代所遭遇的竞争 , 与其说是渠道的竞争 , 还不如说是节目内容的竞争 。 电视败绩呈现出两条线路 , 一是传统电视台所生产的节目内容遭遇短视频、小视频直播的冲击;二是有线电视等终端渠道遭遇土豆、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的竞争 , 败下阵来 。 但这两条线路的败绩归根结底还是内容竞争的失利 。
5G带来的内容分发技术的高效率、精准化将会加速媒介生产的社会化大分工 , 每一个不同的媒体单位成为媒介生产价值链条的一个环节 , 内容生产可以根据生产、传播、变现等不同环节 , 进行重新划分 , 如内容原创、二次加工、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内容聚合、内容分发等;而且 , 这种分工还将越来越细 。 在这样的趋势下 , 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将有望成为新闻生产体系中独立的有话语权的环节 。 显然 , 专业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根植于多年形成人才、文化、机制、资源等特征 , 这才是专业媒体的“长处” 。 应致力于新闻生产环节 , 而非新闻分发平台的不对称竞争 。
其实 , 无论是传统媒体 , 还是新媒体 , 都应该坚守自身定位、发掘核心竞争力 。 在媒介内容生产与分发的生态链中 , 一个媒体固守某一个环节是竞争效率最高的模式 。
二、万物皆媒 , 对于内容的需求增加5G能够提供连接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万台设备 , 物联网得以实现 , 通过物联网 , 万物皆媒 , 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成为媒介 , 成为渠道终端 。 这是对专业媒体影响最大的场景 。 加入物联网的各种智能体都可自动从外部环境中采集信息 , 对于媒介竞争而言 , 更为重要的是 , 人们可以从身边几乎所有可以接触到的物体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 在这样的蓝图展望下 ,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专业媒体的竞争角色 。
(一)新媒介渠道的极大丰富 , 对内容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 即使很多新媒体应用不是以新闻内容分发为主 , 比如视频网站、社交交友平台 , 但信息传播也是重要业务之一 。 渠道越是多元 , 优质内容就越稀缺 。 这是专业媒体的生存空间所在 , 也是专业媒体在5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 实际上 , 各平台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已在不断显现 。 在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的统计榜单上 , 来自专业媒体的账号在占据头部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