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刷新率的攀比——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技术与体验的交互?( 二 )


冒着“续航”的潜在风险所换取的“旦用难回”真的值得吗?
就像前面我提到过的“高刷屏”原理 , 实则是增加单位时间内屏幕显示画面的数量 ,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屏幕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 。而最后要承担“加班后果”的 , 自然就是手机的电池电量 , 这也是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普便存在的疑惑:用“续航”换“体验”真的值得吗?
我想是值得的 , 起码对于一款靠“游戏”傍身的性能旗舰来说 , 为了视觉体验去投入“续航”成本 , 怎么算 , 都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因为就目前配件的研发来看 , 大容量电池和大功率快充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续航的不足 , 但屏幕想要更流畅 , 却只能从“刷新率”方面下功夫了 。
小时候大家应该玩儿过那种翻页的动画书 , 画的页数越多 , 快速翻动时所产生的画面就会越流畅 。这是一种叫做“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的现象 。我们的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 , 感光细胞感光 , 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 , 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 。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 , 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 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而高刷新率屏幕在迅速滑动时所产生的动态模糊会变少 , 尤其是在FPS游戏、动作电影等等这些画面会进行高速切换的场景下 , 更高的刷新率意味着你将比对手更早的“刷”到下一帧的画面内容 , 大脑就能更早的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
同时 , 屏幕的刷新率越高 , 我们看到的画面就会越流畅稳定 , 能够消除图像的闪烁和抖动感 , 即使长时间面对屏幕 , 眼睛也不会感到太疲劳 。这便是如今的“游戏产品” , 无论是PC还是手游都偏爱于“高刷屏”的原因所在 。这份“旦用难回”的体验 , 足以刺激到目前已经趋于麻木的消费者们的“体验G点” 。
在高刷屏的世界 , LCD和OLED是互补而不是替代
既然牵扯到屏幕 , 那自然便绕不开对于屏幕材质的争论 。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的身上 , LCD党和OLED党两方的“口水战”从未停止 。
:手机屏幕刷新率的攀比——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技术与体验的交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手机屏幕刷新率的攀比——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技术与体验的交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LCD液晶显示屏得益于可以通过独立控制每个液晶单元格的电流 , 改变红绿蓝子像素的亮度 , 产生对应的颜色 。并且液晶单元格在变换颜色时 , 需要从基准电压升到数据电压 , 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与电路负载成正比 。负载指的是电路中电容、电阻这些电子元件 , 通过减小这些元件就能降低负载 , 缩短液晶单元格的充电爬升时间 , 实现更快的刷新 。
而OLED屏幕凭借着出色的显示效果、能够自发光的特性以及“柔软”的身子骨 , 可以在保证手机拥有相对较高的屏幕刷新率的同时 , 实现屏下指纹、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加多变的“屏幕造型” , 只是单在“刷新率”的数值上 , 受制于先天体质的原因 , OLED屏幕确实和LCD之间还有些差距 。
如果你追求的是屏幕的极致流畅 , 那么不妨考虑一下LCD屏幕的产品 , 峰值刷新率可以达到144Hz的屏幕 , 目前在手机上也只有LCD可以实现 。而如果你想要“速度”与“高清”并存 , 同时还想在屏幕造型上与众不同的话 , 那么OLED屏幕的产品 , 或许不会让你觉得失望 。总之在“高刷屏”的世界 , LCD和OLED各有所长 , 它们予我们消费者所提供的是互补而不是相互替代 。
所以是“丰饶之角” , 所以才“未来可期”
事实证明 , 所有屏幕的改变都是为了摧毁旧屏幕的观感 。iQOO Neo3选择搭载144Hz屏幕的背后 , 使它对自己性能以及整机资源统筹的自信 。关于手机屏幕刷新率的选择 , 厂商们也并不是“无脑堆高” , 他们所要权衡的 , 是目前整部手机的状态 , 在已经存在诸多亮点的情况下 , 是否还需要通过牺牲续航去换取高刷新率为产品体验作以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