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和远方不可兼得该怎样选择

谢邀。诗和远方不可兼得?不好意思,我一向觉得生活你既可以选择过得诗意,也可以选择过得不那么诗意,生活既是诗,也不是诗。陶渊明除个豆草,也能咏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住过破房子,也能赋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我看来,所有纠结于诗和远方之类的,都是活的太轻松了,反而忘记了珍惜这份轻惬,非要矫情一下不可,以显得自己多么特立独行,小清新的与世人不同。这种人不丢进生活的苦窑里熬一熬,是不知道自己本来就住在诗里的。对于远方,说真的,还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国的月亮格外圆。当然我同意年轻的时候多游走一些地方,多结交不同的朋友,多经历一些事情,但是远方走久了,其实跟眼前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也许到老了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玩耍过破矮墙。只是人的眼睛看到的距离终归有限,看不到的地方总觉得那里更神秘,正所谓你在桥上看远方,远方的人也在看桥上的你。
■网友的回复
谢邀 @Lane Lazy 。话说由在下这个医学研究僧来回答这么文艺的问题真的大丈夫么(手动滑稽)?出处的话,应该是高老师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吧?所以诗和远方不应该是一个意思么……嘛个人感觉,题主的意思,是不是纠结于骨感枯燥的现实和丰满多彩的理想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呢,理想和现实一定是有差距的,而且理想也一定是可以实现的,这样我们才要为之奋斗是吧。糟了这么说会不会被人打死233333首先明确一下,你心中的“远方”,和现实的“苟且”之间的关系:以你现在的生活方式,能否帮助你实现理想。具体一点:目前的生活方式,1.能否带给你为实现理想所必须的 物质/知识/技能,还有其它相关的积累。2.在你的年龄/心态/生活 的承受力达到极限之前,这个理想能否实现。只要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题主就最好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这个尴尬的现状。另外,生活毕竟还是需要物质的,所以如果理想太飘渺变成了空想,那还是换一个更靠谱的目标比较好。精神食粮固然重要,然而它不能填饱肚子。因此对于题主的问题,在下的观念就是:所谓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平衡(甚至妥协)理想和现实,最终取得一个尽可能有利于自己(物质与精神)又能让周围人没什么可挑剔的结果的过程。
■网友的回复
谢邀哦。 看了好几遍题目 我以为诗和远方是个并列关系???不管啦 这话似乎本来是出自大脸男神的那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看来是鼓励被现实压得庸庸碌碌的人别忘了追求美好,追寻梦想的。建议题主去看看一期 奇葩说 是讨论你是要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乡镇的一间房。 末尾蔡康永反驳高晓松那段辩论很有意思。总归是月亮与六便士的问题,我选择攥紧硬币,偶尔抬头看看月光。 这是我趋于现实的选择,那些如逐日夸父一般的人,我倾佩他们、尊重他们,却变不成他们。但我还是挺开心,因为我知道这是个暂时的选择,诗和月光偶尔还在心中,在我走完眼前这条路,总有一天,人是会往远方奔去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