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 多家银行已展开自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4月2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 。会议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银保监会也有发声 。4月22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将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
多家银行对媒体表示,当前已全面展开自查,严防小微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关领域;将持续不断做好贷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央行上海总部:严禁通过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输血”房地产
4月2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 。会议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上海房地产信贷运行情况,就近期房地产信贷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下一阶段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进行部署 。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各商业银行要继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人民银行信贷政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支持,做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服务工作,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为做好“六稳”和“六保”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
二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三是鼓励商业银行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和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支持 。
银保监会:坚决纠正违规把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很多分析认为是政府的贴息经营贷款违规操作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对这部分来说,银保监会怎么看?在4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在深圳确实出现这样的情况 。深圳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在这几天都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
肖远企表示,贷款一定要按照申请贷款时的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够挪用,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包括经营和按揭贷款都必须要真实遵循申请时的资金用途 。我们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
其实,在4月20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召开辖内银行座谈会,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 。会议要求,深圳辖区内各商业银行对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贷款的业务要重点审查融资需求的合理性;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 。
据北京商报,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监管此举也说明当前对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关注,从市场动机看,今年商业银行贷款的额度非常充足,同时外部经营环境不好,这个时候会违规流入到房地产领域 。预计后续各类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依然会被拦截,进一步体现房地产市场管控资金、管控房价和管控秩序的导向 。
多家银行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据中国证券报,针对近日网上“深圳小微企业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的传言,多家银表示,当前已全面展开自查,严防小微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关领域;将持续不断做好贷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表示,针对近期经营贷相关情况,该行迅速展开全面风险排查,自查结果未发现有小微企业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具体而言,对经营贷客户准入时均要求其必须注册一年以上,必须提供对公对私真实流水;在审批中重视需求合理性审查;原则上要求抵押房产过户时间在贷款申请半年以前;同时持续通过贷后系统监测贷款资金流向,例如年初曾发现一贷款户贷款资金流向其关联企业,随即提前收回贷款;在贷后管理中明确,首次贷后检查资料采集须重点关注借款人及配偶的征信中是否存在新增或减少房贷的情形 。
推荐阅读
- 宅基地粤农业农村厅官员:严禁城镇居民下乡买宅基地
- 收了1000万定金后,中介竟说房子不能卖了!房产局:合同无效
- 惨剧!700万房产突遭查封,深圳48岁女房主资金链断裂!背后竟是…
- 胶州青岛这些小区房产证有着落了!
- 收受干股、房产及名表,六盘水一公安副局长受贿241万获刑
- 政策接连落地 保险业强监管持续推进
- 银保政策接连落地 保险业强监管持续推进
- 贸易聚焦海南自贸港:2025年前封关运作 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总局:清理整治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
- 医疗市场监管总局:清理整治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