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汪曾祺之子讲父亲:他不是“士大夫”,是一个单纯的“老头儿”( 三 )


在汪朗看来 , 父亲的作品风格是本性使然 , 不是有意去表现的 。 “当时那么多人被打成右派 , 人家都写自己怎么倒霉 , 吃了多少苦 。 他也吃了不少苦 , 但还是喜欢去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 他跟农民睡在一铺炕上 , 一出汗 , 虱子能从这头爬到那头 , 他觉得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 没把这事看得很不堪很痛苦 。 他不是去美化生活 , 有意把不美好的东西说成美好的 , 而是把生活中真正存在的美好挖掘出来表现出来 , 让大家慢慢体会 。 有挖掘生活美和人性善的愿望 , 才能发现它们确实存在 。 我认为 , 在这方面他与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是相通的 。 ”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很能代表其作品与人生的底色:我有一好处 , 平生不整人 。 写作颇勤快 , 人间送小温 。 “他觉得生活中没什么太大的温度 , 有一点暖和就行了 , 温度太高就把人烧死了 , 不正常 , 也不自然 。 他不愿意刻意去渲染或拔高什么 , 那剩下的就是小温了 。 ”
汪曾祺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散文等 , 没有长篇巨著 。 这是不是他的一个遗憾?“可能有一点 , 但他对外宣称自己不是很喜欢长篇 。 ”汪朗告诉《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 父亲的观点是 , 长篇小说本身是一种不正常、不自然的表现题材 , 因为人生没有那么多完整的故事 。 “他觉得人生都是一个一个片段 , 短篇小说是反映这种片段的 。 长篇小说要想把结构写完整 , 一定得瞎编 , 否则圆不了 。 他不喜欢 , 也认为自己没有编故事的能力 。 ”汪朗补充道 , “老头儿还认为 , 长篇小说废话太多 。 ”
听汪曾祺之子讲父亲:他不是“士大夫”,是一个单纯的“老头儿”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