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商颂]深析汉献帝“衣带诏”事件,背后可能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二 )


《三国演义》中将董承塑造成了一个“忠诚” , 可真的是这样吗?恐怕并非如我们想象!先来看董承的出身 , 董承最早投入西凉军 , 是董卓女婿牛辅的手下 。 后董承护送献帝东归洛阳 , 因功封为卫将军 , 车骑将军 。 自献帝迁许都之后 , 朝廷实际为曹操掌控 , 引起了诸多大臣的不满 , 相信其中有董承!而董承由于是“国舅” , 自然有机会接近献帝 , 也许某日两人在聊天时均表达对曹操专权的不满 , 一拍即合 , 董承想“代替”曹操的位置 , 东汉近两百年的时间 , 基本是宦官和外戚轮流坐庄 , 作为外戚的董承 , 自然想做恢复“外戚的荣耀” , 掌握朝政!所以 , 便劝说献帝除掉曹操 , 而献帝肯定“顺水推舟” , 毕竟被自己的“老丈人”控制 , 总比被外人控制好 。

[风雅商颂]深析汉献帝“衣带诏”事件,背后可能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本文插图

董承
《资治通鉴》:初 , 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 , 与刘备谋诛曹操 。 其中 , “称”字表明了是董承自己说的 , 也不排除是假诏!为的只是借天子的名义 , 聚集一批人 , 杀了曹操 。 可惜 , 董承并不是王允 , 也没有王允匡扶汉室的决心 。 所以 , 我更愿意相信 , 所谓的“衣带诏”只是董承为首的一些想争权的人炮制出来的“伪诏”!
还有一个证据 , 《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 , 当诛曹公 。 先主未发 。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 , 唯使君与操耳 。 本初之徒 , 不足数也 。 ”先主方食 , 失匕箸 ,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 董承最初找刘备 , 刘备并没有表态答应 , 而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 刘备心中害怕 , 于是才加入董承一伙 , 只是正好赶上曹操派遣他去堵击袁术 , 刘备顺势夺了徐州 。 如果“衣带诏”是真的 , 刘备还能“未发”?曹操是否故意“促成”“衣带诏”事件?
上文已经提到建安四年到五年的全国形势 , 曹操的日子并不好过 , 不仅要面对袁绍的大军 , 还有防备孙策、刘表等滋扰大本营!更何况 , 朝中的异动 , 曹操肯定有所察觉 。 可是 , 这些人都藏在暗处 , 如何引蛇出洞曹操肯定很伤脑筋 。 这时 , 董承的异常举动可能被曹操发觉 , 所以他就将计就计 , 不动声色的让董承帮他找出“内奸” 。 “煮酒论英雄”可能是曹操对刘备的试探 , 刘备果然中计 , 立马找董承合谋了 。 不久 , 刘备就被派去堵截袁术 , 但很快曹操又后悔这个任命 , 但已经无法追回 。 总体来说 , 曹操并未完全信任刘备 , 只是让刘备带兵出征这步棋令人想不通 , 至徐州刘备就自立了 。
《三国演义》中 , 董承失败是由于家仆告密 , 而史书中并未记载 , 只是说道事泄被诛 。 我更愿意相信 , 曹操肯定是掌握到了董承的一举一动 。 袁绍在建安四年六月就准备攻打曹操 , 先是联络了张绣等人 , 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 到九月 , 曹操派兵驻守官渡 , 十一月 , 曹操接到张绣的降表 , 并亲自率军驻扎在官渡 , 准备迎接大战 。 建安五年正月 , “衣带诏”事件爆发 , 董承等人被诛 。
根据史书推断刘备应该是在建安四年六月份被派出堵击袁术 , 袁术不久便死了 , 其后刘备驻扎在下邳 , 从六月到十一月 , 整整有五个月 , 刘备便筹谋自立 , 这时的曹操根本无暇顾及刘备 。 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应该在这段时间 , 等到十一月份时曹操发现刘备已经在徐州坐大 , 威胁他的后方 , 才派遣刘岱和王忠攻打刘备 , 建安四年十二月两人被刘备打败 。 此后 , “衣带诏”事件发生 , 董承等人被诛 。 袁绍和刘备以“清君侧”为名 , 正式讨伐曹操 。
建安四年六月到建安五年正月 , 这段时间曹操有两件事要做 , 第一 , 部署应对袁绍;第二 , 找出内部“定时炸弹”;等完成这两件事就立刻动手清除内患了 。 显然 , 他认为刘备的威胁更大 , 所以便亲自率军攻击刘备 , 当时袁绍账下谋士劝说袁绍趁机攻打许都 , 可惜被他拒绝了 , 他也失去了击败曹操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