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诸葛亮作为蜀汉重臣 , 深得刘备父子信赖 , 但他从未恃宠而骄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 , 曾说“如果刘禅无才 , 诸葛亮可以自行取度” , 此话几乎有将江山拱手相让之意 。但诸葛亮却并未忘本 , 依然进退有度 , 只是谨慎的诸葛亮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 那就是迟迟不还政于幼主和带甲士上殿 。
聪明如诸葛亮 ,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徒增别人猜忌 , 甚至可以说是授人以话柄 , 那他为何还要如此做呢?难道他真的有心称帝?
「」原创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创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诸葛亮深谙君臣之礼 , 却仍掌控朝堂迟迟不交权 , 其实这其中大有深意 。首先 , 刘禅继位时年仅十七岁 , 而在此之前一直是由刘备掌控大局 。刘禅虽然已经学过《六韬》《韩非子》等治国之书 , 也曾习武 , 但毕竟只是皮毛 。而且未经实践 , 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 仓促之间就让刘禅治理整个国家 , 这无疑是让蜀国自取灭亡 。诸葛亮对蜀和刘氏父子忠心耿耿 , 绝不愿意辛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
君主尚且年幼 , 由亲王或老臣代为处理政务这乃是常事 。周朝时周公就曾摄政七年 , 摄政时间更长 , 手中权力也更大 。因而摄政一事并非没有前例 , 一直到清朝 , 甚至还有摄政王的存在 , 比如说多尔衮 。可见人们对于暂摄国政一事是保持宽容和理解的 , 相较之下诸葛亮控制朝堂两年也实属正常 。
「」原创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不交权也是形势所迫 。刘备逝世当年蜀国就叛乱四起 , 太守朱褒和夷王高定先后反叛让形势更加严峻 , 诸葛亮不得不派使者与东吴重修旧好 。在这之后诸葛亮讨伐南方四郡 , 后来又北伐征讨魏国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将“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作为其职分 , 可见自刘备逝世后 , 诸葛亮深知自己时日无多 , 一心想平复内忧外患 , 完成先帝遗志 。只有大权在握 , 这些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
至于诸葛亮带甲士百人上殿 , 在《晋书》中有过记载 , 诏温依诸葛亮故事 , 甲仗百人入殿 。这是东晋时皇帝给大臣恒温的特殊待遇 , 让他像诸葛亮一样可以带甲士出入皇宫 , 可见诸葛亮带兵上殿确有其事 。按理说帝王多忌讳此事 , 秦始皇就不许大臣携带兵器上殿 , 怕遭到暗害 。在刘禅这里却一反常态 , 给了诸葛亮特权 , 这是为何呢?
「」原创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这是对其身份的肯定 , 古代帝王为表恩宠 , 多给予臣下与众不同的赏赐以做区分 。商朝的闻太师就有雌雄鞭 , 可以上打皇帝 , 下惩百官 , 这里的甲士百人也与之类似 。另外 , 这些人都是为了保卫诸葛亮的安全 , 蜀国国政俱系于诸葛亮一人之身 , 一旦他发生意外 , 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蜀国国内并不安宁 , 即使在朝堂之上也难保意外不会发生 。因此带甲士上殿也在情理之中 , 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待遇 。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和刘备鞠躬尽瘁 , 操劳至死 , 所为的无非是报知遇之恩而已 。若是觊觎皇位 , 他早就可以动手 , 不必迟迟等待 , 所以仅以这两件事就断定诸葛亮有不臣之心 , 实在是太过荒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