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二 )


这种单向度、一次性的消费 , 无论是对于线下书店孱弱的仓储能力 , 还是对于线上有限的展示空间来说 , 无疑都是一种挑战 。
其次 , 对于各类外卖配送平台来说 , 新增的图书品类也并未带来任何模式上的改变 , 对于本地生活行业来说 , 图书配送这一“新瓶装旧酒”的业态 , 反而是对自身行业生态的一次倒退 。
回到餐饮外卖 , 谈及该模式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革新 , 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便捷” 。 然而事实上 , 外卖行业的配送服务 , 只是其生态逻辑中的最底层 , 相较于这一点 , 不断得以开拓的选择空间 , 才是这一行业真正备受青睐的关键 。
借助于外卖这一渠道 , 消费者日常饮食的选择范围从“小区楼下”扩展到了全区乃至全市 , 可供选择的品类也由以往“附近的店”变成了“全部美食”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外卖正在帮助餐饮业不断的“创造需求” 。
相形之下 , 图书外卖这一纯粹的物流配送过程 , 背后的商业逻辑自然等而下之 。
02
不再新鲜的“一小时送达”
抛开商业上的不可行 , 图书行业的“一小时”送达 , 其实也早有先例 。
就在京东刚刚杀入图书市场的2010年 , 针对当当、亚马逊配送速度的“软肋” , 快书包试图通过“一小时配送”分得一杯羹 。
然而 , 在烧光1000多万融资依然无法填上“无底洞”之后 , 声称要做“中国线上711”的快书包最终还是不得不寻求打包出售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创始人徐智明也在微博上坦承 , 自己一共犯了两个错误 。
第一个是错误估计了图书的时效性需求 , “相较于阴雨天的雨伞、晚餐前的茅台等急需品 , 图书支撑整个网站快速增长 , 确实很困难 。 ”
第二个则是不应该执着于自采货物、自建仓储、自建物流的模式 。
很显然 , 图书这样低客单价品类无法支撑起高成本的自建物流 。 与之相反的是 , 3C电商平台靠着大宗商品养起来的物流团队倒是可以抽空送送图书 。
2019年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也显示 , 除了一骑绝尘的当当 , 线上图书售卖的二三两名 , 分别由“无心插柳”的淘宝和京东获得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今时不同往日 , 两大电商平台当初之所以开辟图书品类 , 更多是出于“低价获客”的需要 , 而对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来说 , 这些战略价值并不具备 , 图书对于它们来说 , 仅仅是舆论造势和公关贴金的一点需要 。
另一边 , 伴随着Instacart、闪送、达达等品牌的兴起 , “一小时送达”早已不再是外卖平台的专属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线下书店和外卖平台联合下的核心竞争力 , 也已经可有可无 。
数据同样也证实了这一点 , 此前的一个月 , 美团外卖曾联合42家书店开启首个“居家读书日” , 推出限时减免配送费、满100减50等不同程度优惠 , 然而3天时间成交量未破千单 , 平均每家店每天不到8单 。
对此 , 一位书店从业者也曾坦承 , 自己上外卖 , 基本上也只打算卖卖教辅图书等刚需且急需的东西 。 “外卖书店成交最多的也是儿童绘本、词典等学习工具 , 本质上抢的是学校门口的文具书店的生意 。 ”
03
“没有出路”的书店之殇
对于这些 , 线下书店也并非完全一无所知 。
截止目前 , 对于图书外卖这一“新兴事物” , 绝大多数门店的态度也依然是观望 。
面对所谓的“风口” , 书店老板们似乎也都明白 , 决定着未来的 , 依然是疫情过后的线下数据 。
这也正是书店产业“无可救药”的原因之一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