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作者|无锈钵来源|财经无忌(ID:caijwj)
“疫情对于哪个行业的冲击最重?”
这是过去的两个月里媒体普遍热议的话题 , 遗憾的是 , 在餐饮、娱乐、地产等诸多观点的争执不休下 , 最终的答案 , 却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
昔日遍布街头巷尾的书店 , 先于上述行业 , 成为了疫情和时代双重背景下 , 最先“躺倒”的产业 。
2月5日 , “书店行”公众号对1000余家实体书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 91.97%的书店在疫情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
应该说 , 这个调查的说法还是相对委婉的 , 更直白一点 , “在疫情期间”这个定语似乎也可以抹去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 2019年 , 全国人均阅读量只有7.99本 , 其中纸质书4.67本 。 抛去当当之类网上电商一年15亿册的销量 , 剩下的一半 , 分配给各地的7万余家书店 , 盈亏平衡都很艰难 。
这或许也是近年来 , 书店变革趋势愈发明显的背后因素 。
稍稍关注书店相关新闻 , 不难发现 , 众筹、秒杀、直播……这些包含着浓浓互联网烙印色彩的词汇 , 正在逐渐成为挂钩新时代书店命运的常态 。
尽管做客淘宝直播间卖盲盒的许知远依然试图保留着知识分子最后的戒备 , 面对着对面妆容精致 , 有着“电商第一主播”之称的薇娅 , 他脱口而出:“你是我很陌生的物种” 。
但95分钟 , 近70万元的筹款记录 , 依然让这位马东口中的“古代人”感到了震惊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而在线下 , 越来越多谋求改变的书店 , 开始向轰轰烈烈的外卖大军伸出了橄榄枝 , 近日 , 首批北京72家实体书店已经陆续上线美团 , 而在另一边的沈阳 , 饿了么也受到了来自多家书店的进驻需求 。
不知不觉间 , 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黄蓝风景线正在收获更多的“食粮品类” , 而对于艰难求生的线下图书产业来说 , 这一转变究竟能否成为救命的关键稻草 , 却并没有人能够给出定论 。
01
线上是一个“伪命题”
抛开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测 , 书店和外卖平台的这一次联手 ,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 都更像是一场“噱头”大于“风口”的演出 。
首先 , 不同于餐饮的刚性需求 , 绝大部分书籍背后的“灵魂饥饿”并不需要半小时送达的时效性满足 , 绝大多数电商平台的“隔日达”就已经完全够用 。
不同于彩妆的冲动性消费 , 图书行业整体仍然是一个趋于理性的市场 , 尽管存在着阅读过程中的联动 , 许多人常常从另一本书中的注释、推荐、亦或是对作者本人的仰慕中得到阅读池的扩展 , 例如《1Q84》和《1984》之间的致敬关系 。
「i黑马」这个行业已无药可救,书店外卖终究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但深入考察这种具备高度偶然性的需求 , 不难发现 , 这一所谓的消费需求并不完全具备时间上的急迫性 。
另一边 , 线下的仓储能力也在制约着这一需求的实现 , 对于绝大多数线下书店来说 ,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店内的书籍库存品类往往较少 , 并不具备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能力 , 换而言之 , 即便图书配送产业完全开放 , 线上可选的图书品类也相当有限 。
这一点和餐饮行业又有所不同 , 对比图书产业 , 餐饮产品具备着高区分度和高重复消费率的特征 , 换而言之 , 一家餐馆只要凭着几道招牌好菜就可以开门营业 ,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 , 顿顿吃同一家店甚至同一道菜的也大有人在 。
反观书店 , 工业化流程下的图书产品并不具备任何的“门店特色” , 同样一本书 , 在不同门店选购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 而某一本书一旦为消费者所选购 , 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任何“再买一遍”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