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卡中国脖子的35项技术!( 二 )


04?
航空发动机短舱
《居者无其屋 , 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 , 俗称“房子” , 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 , 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 。 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 , 减少飞行阻力;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除冰的能力;飞行中 , 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在地面 , 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 , 一旦短舱有损 , 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 。 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 。 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 。 查阅所有公开资料 , 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 , 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 。05?
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疏察 , 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
触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 。 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 , 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 , 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 。 在一个有着100多家企业的行业中 , 几乎没有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 。 日本阵列式传感器能在10厘米×10厘米大小的基质中分布100个敏感元件 , 售价10万元 , 而国内产品多为一点式 , 一般100元一个 。06?
真空蒸镀机
《真空蒸镀机匮缺:高端显示屏上的阴影》
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 。 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 , 掌握着该产业的咽喉 。 业界对它的年产量预测通常在几台到十几台之间 。 有钱也买不到 , 说的就是它 。 Canon Tokki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1微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 , 没有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 。 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 , 在这个领域我们没什么发言权 。07?
手机射频器件
《射频器件:仰给于人的手机尴尬》
一块手机的主板上 , 1/3的空间是射频电路 。 手机发展趋势是更轻薄 , 功耗更小 , 频段更多 , 带宽更大 , 这就向射频芯片提出了挑战 。 射频芯片将数字信号转化成电磁波 , 4G手机要支持十几个频段 , 信息带宽几十兆 。 2018年 , 射频芯片市场150亿美元;高端市场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 博通3家垄断 , 高通也占一席之地 。 射频器件的另一个关键元件——滤波器 , 国内外差距更大 。 手机使用的高端滤波器 , 几十亿美元的市场 , 完全归属Qorvo等国外射频器件巨头 。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 , 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 。 这需要材料、工艺和设计经验的踏实积累 。08?
iCLIP技术
《“靶点”难寻 , 国产创新药很迷惘》
iCLIP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 , 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 它的发明 , 让人们抛弃精密的观测仪器 , 也能确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在哪个位置“交汇” , 甚至可以读出位点“密码” 。 iCLIP技术难 , 犹如万千人海中找一个人 , 要从几十亿个碱基对找到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结合点 , 精确度可想而知 。 国外研究团队已在此领域展开“技术竞赛” , 研究论文以几个月为周期轮番上演 。 国内实验室却极少有成熟经验 。09?
重型燃气轮机
《“命门火衰” , 重型燃气轮机的叶片之殇》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 。 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 。 国际上大的重燃厂家 , 主要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 。 与中国合作都附带苛刻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 , 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也不转让 , 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 没有自主化能力 , 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 仍然受制于人 , 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10?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昏聩 , 让自动驾驶很纠结》
激光雷达是个传感器 , 自带光源 , 主动发出激光 , 感知周围环境 , 像蝙蝠通过超声波定位一样 。 它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组件 , 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 。 但在该领域 , 国货几乎没有话语权 。 目前能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中 , 凡涉及激光雷达者 , 使用的几乎都是美国Velodyne的产品 , 其激光雷达产品是行业标配 , 占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