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建国初叶剑英主政两广为何“迷失方向” 被陶铸猛批( 八 )


“这样一种说法 , 他们认为依靠大军搞土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 早些时 , 邓华、赖传珠同志和地方关系就搞不好 , 剑英同志很难支配军队 。 我以为 , 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 剑英同志在党内的威望和地位是高的;同时 , 又是军队的老前辈 , 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 据我所知 , 邓、赖之所以有意见 , 恰恰是地方上不照顾军队 , 不依靠大军所致 。 方方同志对军队照顾不够 , 和陈赓、赖传珠同志均吵过架 , 和邓华同志关系也不好 , 致使军队对地方意见很深 。 ”“方方同志对此认识不足 , 剑英同志对此决心不大 。 ”“军队与地方关系不好 , 地方应负主要责任 。
“认为广东农民运动之所以犯错误 , 和中央、中南某一时期强调某一方面很有关系 。 我觉得更不对头 。 譬如:中南几个省份都在搞土改 , 都是接受中央、中南的指示 , 为什么广东却独自特别一点呢?”“林彪同志到武汉后 , 对中南新区工作的方针 , 作了英明的决定 。 中南局发布了“七一”指示 , 确定把城市接管下来之后 , 首先集中力量搞好农村 , 然后再搞城市 。 我们知道 , 林彪同志对毛泽东思想是体会最深的 。 他对中国革命的特点掌握很牢 , 充分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 。 并能真正从实际出发 , 以极负责的态度来执行中央指示 , 而华南分局在中南局的直接领导下 , 对此问题未获解决 , 是完全不应该的 。 ”
“剑英同志没有直接领导过群众的阶级斗争 , 加上思想方法上易于从一般概念出发 , 缺乏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 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 方方同志也是很老的干部 , 但也缺乏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 。 ”“叶、方两同志自己对土改既缺乏经验而又不能很好执行中央和中南的指示 , 特别在土改问题上对中南很不尊重 , 这就使得易犯错误与犯了错误而不能及时得到改正 。 ”
“关于责任问题 。 我认为从下决心 , 决定方针来说应由分局负责 , 亦即由剑英同志负主要责任 。 因为只要剑英同志下了决心 , 南下干部、大军干部都会动员起来 。 即使方方同志一人思想不通 , 问题也可以解决 。 ”“当然 , 方方同志在土改问题上的右倾思想 , 以及包庇恶霸和发出一些丧失阶级立场的言论 , 其错误是特别严重的 。 加上他地方主义思想的作崇 , 对中南指示采取抗拒态度 , 作为个人来讲 , 方方同志所负的责任是很大的 。 ”
没有毛泽东等人的强有力的支持 , 陶铸是不可能对叶剑英进行狗血临头般毫不客气的清算式的批评的 ,。 由于受到党内不公平的批评和过度劳累 , 会议结束不久 , 叶剑英出现心脏病症状 , 胸部疼痛 , 心律失常 。 中共中央得到叶剑英的病情报告后 , 派飞机将他接到北京治疗和休养 。 广东和华南分局的工作实际上由陶铸主持 , 即使叶剑英没有到北京病休 , 他也很难在广东立足了 。 试问第一书记在有128位主要干部出席的会议上受到第四书记居高临下的批评 , 他还能开展工作吗?
陶铸的主持下 , 广东土改大幅度提速:至1952年秋收前全省完成了约1100万人口地区的土改 , 加上夏收前完成的500万人口地区和1951年完成的460万人口地区的土改 , 全省共完成了约2100万人口的地区的土改 。 秋收后至1953年春耕前完成了约700万人口地区的土改任务 。 至此 , 全省2800万人口地区完成土改的历史任务 。 广东后期土改在反右倾和反地方主义的思想指导下 , 加温过急过速 , 导致过激过火的左倾失误 。 正如陶铸在1953年2月24日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承认的 , 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不够 , “搞的比较粗糙” , “团结面不够广 , 打击面过宽 , ”“死人多了些” 。 土改中 , 除地主阶级外 , 还有平均约占总户数7%的人受到不应有的或过重的打击 。 还错伤了一些在复杂环境中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曾经在游击战争中支援过革命的开明士绅以及一些应该争取和团结的知识分子 , 有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还侵害的工商业者的利益 。 左倾失误尤其体现在华侨问题上 。 例如华侨的房屋“动的面达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 追余粮侵犯了侨汇甚至追到国外 , 划阶级时打击面超过应有的限度 , 将资本主义剥削当作封建主义剥削 , 等等 , 也如陶铸所说的 , 在土改中被打击的侨眷中“25%至30%是打对了 , 20%至25%是打击错了 , 50%则是打击重了” , “结果是拣了芝麻 , 丢了西瓜” 。 然而《文稿》和其他毛泽东的文献资料都未见到有毛泽东对后期广东土改的批评指示和言论 , 这与前期广东土改的情况正好相反 , 这也说明毛泽东对陶铸主持后期广东土改是充分肯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