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讲真 毛泽东一辈子最信任的还是他,两次救了共产党!
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 , 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 , 敢于挺身而出 , 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 更为人们传颂的 , 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 , 吕端大事不糊涂 。 ”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帅 , 其过人之处大概是每临大事有静气 , 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 , 果敢抉择 , 且谋虑缜密 。
文章图片
据档案记载 , 毛泽东是1962年9月24日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叶剑英那两句话的 。 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 , 很尖锐 , 大关节是不糊涂的 。 我送你两句话 , ‘诸葛一生唯谨慎 , 吕端大事不糊涂’ 。 诸葛 , 大家都知道 , 是诸葛亮 , 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 , 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 ”
文章图片
据薄一波回忆 , 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 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 , 昼夜奔忙”时 , 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 , 吕端大事不糊涂 。 ”看来 , 毛泽东不止一次说过这两句话 , 故流传甚广 。
这两句话 , 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 , 意在借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行事之风以自勉 。 诸葛亮掌军理政之谨慎 , 史家有共识;吕端的“大事不糊涂” , 或许知其详者不多 。 查《宋史·吕端传》 , 宋太宗想以吕端为相 , 不同意者说吕端糊涂 , 太宗却认为“端小事糊涂 , 大事不糊涂” 。 何谓“小事糊涂”?无非是在不关涉原则大道、只涉及个人利害得失的问题和事情上 , 不斤斤计较 , 大抵有所谓盛德若愚之风 。 诸如不满吕端的人四处散布他的谣言 , 吕端知道后的态度是:“吾直道而行 , 无所愧畏 , 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 ”
文章图片
再如 , 他和名臣寇准同列参知政事之职 , 且排名在前 , 吕端主动提出“请居准下” 。 不久吕端升任宰相 , “恐准不平 , 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值印 , 同升政事堂” 。 这正是他“小事糊涂”的一面 。 何谓“大事不糊涂”?就是在关系朝廷大政方针的问题上 , 坚持原则 , 是非分明 , 有舍我其谁之慨 。 比如 , 朝廷要捕杀叛将李继迁的母亲 , 吕端知道后坚决反对 , 建议把李母安置好并给以优厚待遇 , 即使李继迁不降 , 也能笼络住他的心 。
文章图片
宋太宗死时 , 内侍王继恩担心有才干的太子继位妨碍其专权 , 同李皇后合谋另立 。 吕端觉察其奸 , 把王继恩看管起来 , 去说服李皇后不要改立 。 太子继位 , 垂帘召见群臣 , 独吕端不拜 , 他让人打开帘子 , 上殿看清楚确是原先的太子后才退殿下拜 。 可见 , 在小事上糊涂 , 有柔 , 有宽 , 有退;在大事上不糊涂 , 有刚 , 有严 , 有进 。 刚柔相济 , 宽严并用 , 进退得当 , 才能有利于大局 , 干成大事 。 也可以这样说 , 在小事上糊涂一些 , 更有助于看明白、想清楚、做成功大事 。
毛泽东借吕端评价叶剑英 , 主要是指他能够在大关节处看清要害 , 做事情从大局出发 , 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
按薄一波的说法 , 叶剑英最大的贡献有两件事:一件是1935年长征途中 , 将张国焘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的电报报告毛泽东 , 保证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计划北上 。 另一件就是在粉碎“四人帮”这个问题上的决策和擘画 。 除此两件外 , 叶剑英一生中还有其他一些可为称道的“大事不糊涂”之举 。
推荐阅读
- |毛泽东辞世 留下哪四大遗憾?
- 叶剑英|毛泽东弥留之际为何两次招呼叶剑英?
- 山西|抗战初毛泽东称什么是“八路军的拿手好戏”?
- 溥仪|1961年毛泽东单独接见末代皇帝溥仪长达5个多小时,溥仪几次失声痛哭
- 指挥|揭秘毛泽东五虎将歼敌数比较:粟裕胜过林彪
- |一锤定音,毛泽东为何最终决定炮击金门?
- 毛泽东|林彪的两封信与毛泽东的经典之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将军|唯一能带枪见毛泽东的人,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
- 【周恩来】64年周恩来出访苏联 苏联高官狂言称应换掉毛泽东
- 「江青」揭秘四人帮被抓过程:王洪文大吼猛扑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