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额尔古纳市位于亚洲大陆中部 , 蒙古高原东缘 , 地处大兴安岭北段支脉的西坡 , 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端 , 额尔古纳河右岸 。地理坐标为北纬50°01 ' ~53°26 ' 、东经119°7 ' ~121°49 ' 之间 , 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南北直线距离长约600公里 , 东西直线距离(最窄处)宽约50公里 , 西部和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 , 边境线长673.11公里 。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 , 东部与呼伦贝尔市的根河市为邻 , 东南及西南部分别与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 。全市总面积28444.64平方公里 。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拉布大林 , 南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21公里 。
额尔古纳市区内地形东高西低 , 中部高南北低 , 这一地势特征使区内河流顺应其地形走势 , 由东部和中部向北、西、南三面分流 。境内最高点为北纬51°48′与根河市分界的阿拉齐山 , 海拔高度1421米 。最低点为恩和哈达河口西岸 , 海拔高度为308.2米 , 两岸高差达1113米 。
「」额尔古纳市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额尔古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遗址分布图
额尔古纳市地处中国最寒冷的地区 , 横跨两个气候带 。三河回族乡以北属寒温带 , 适于耐寒的阳性树种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发育 , 使其成为单一的优势树种 , 或与樟子松、白桦等混生 , 其下为杜鹃、赤杨、越橘等灌木 。草本主要是苔属植物 。市境内森林面积较大 , 约占全市面积的70% , 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用材基地 。三河回族乡以南 , 属于中温带温凉亚带 , 森林已不成为主要植被类型 , 仅出现于低山阴坡 , 而阳坡为草甸草原 , 形成典型的森林草原景观 。森林植被主要是白桦或山杨、白桦混交林等次生林地 , 其他树种少见 。北部森林分布面积较大 , 到三河、苏沁一代森林只呈岛状分布 。这里的草原植被分布于山地、无林地段或林间空地及低山丘陵上 , 异常发达 , 主要的群落类型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线叶菊草原 。由于本区域河流密集 , 自里阿甘河的高河漫滩及山间宽谷低湿地和丘间洼地 , 还分布着隐域型草甸植被 , 主要是羊草+杂类草草甸、地榆+苔藓+中生杂类草草甸、拂子茅草甸和小叶草甸 。在根河、得耳布干河等较大的河流两岸还广泛分布着以凸脉苔草、膨囊苔草、膜囊苔草等为主的沼泽 , 当地称之为“塔头甸子”;有的地段 , 小叶樟成为优势种 。
额尔古纳湿地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侧 , 额尔古纳河的东岸 , 总面积为12.6万公顷 , 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得耳布干河、哈乌尔河)的滩涂地 。额尔古纳湿地包含有特别大范围的冲积平原 , 并在此形成了一个三角洲 , 它位于根河、额尔古纳河、得耳布干河和哈乌尔河交汇处 。湿地还包括根河、得耳布干河、哈乌尔河及两岸的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水泡子及其支流 。它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 也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 , 景色极为壮美 。
优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额尔古纳悠久的历史 。今额尔古纳市境内 , 在战国、秦代时 , 为东胡民族的驻牧地;汉代 , 为匈奴民族左贤王庭辖地;三国、晋、后魏时期 , 为鲜卑族部落联盟东部辖地;隋唐时期 , 为蒙兀室韦部落驻牧地;唐代 , 属室韦都督府管辖;辽代 , 为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地;金代 , 归东北部招讨史所辖 , 是北方少数民族扎答兰部和翁吉拉部的驻地 。成吉思汗统一今蒙古草原后 , 为其大弟拙赤·哈撒儿封地 , 今黑山头古城遗址即哈撒儿故都 。元代 , 属岭北行省和林路所辖;明代 , 属奴尔干都指挥司下设的坚河卫(今根河)所辖;清代 , 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 确定额尔古纳河东岸属中国 , 西岸属俄国 。雍正五年(1727年) , 清王朝沿额尔古纳河设置卡伦18座 , 管理边务和内政(卡伦制沿袭至民国初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清王朝在今额尔古纳市境内设吉拉林设治局 , 隶属呼伦兵备道 , 负责管理境内行政、边务事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