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要讲堂▲止于仁,千古仁君宋仁宗:为人君


治要讲堂▲止于仁,千古仁君宋仁宗:为人君
文章图片
(最近 , 电视剧《清平乐》的播出 , 让宋仁宗这位仁慈的君主成为荧屏热点 。 为了让读者快速了解这位千古仁君 , 编者特刊发此文 。 )
仁宗盛治抱憾生母
【治要讲堂▲止于仁,千古仁君宋仁宗:为人君】宋仁宗赵祯(zhēn) , 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 初名受益 , 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 。 宋真宗驾崩时 , 赵祯只有13岁 , 就继位做了天子 , 在位41年 , 享年54岁 。 论武功 , 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 , 论文采 , 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 , 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 , 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 。 宋仁宗对百姓宽厚仁慈 , 他让百姓休养生息 , 致使宋朝达到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 。 宋仁宗知人善用 , 因此在位时名臣辈出 , 国家安定太平 , 经济繁荣 , 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
有关宋仁宗的身世 , 被文学和戏剧作品演绎成以包拯为主角的“狸猫换太子”“打龙袍”等情节 , 而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据《宋史》记载 , 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 , 但李宸妃在世时 , 他们并没有母子相认的机会 。 李宸妃原是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刘德妃的侍女 , 她庄重少言 , 后来被真宗临幸 , 便怀了孕 。 刘德妃当时被立为皇后 , 因膝下无子 , 就请宋真宗把刚出生的赵祯赐给自己做儿子 , 生母李氏只能保持沉默 。 为了报答李氏的缄默不言 , 刘皇后先后封她为“才人”和“婉仪” , 赵祯也一直视刘皇后为生母 。 等到真宗去世后 , 年仅13岁的赵祯做了皇帝 , 刘皇后以刘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 这时的李婉仪只是默默地隐没在先朝嫔妃之中 。
治要讲堂▲止于仁,千古仁君宋仁宗:为人君
文章图片
刘太后在李婉仪病危时晋升她为李宸妃 , 不久 , 她便过世了 。 刘太后本来想以普通宫人的礼仪安葬她 ,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提醒她说 , 请太后为刘氏的后代安危考虑 , 还是应该以厚葬为宜 。 刘太后顿时明白 , 一旦自己死去 , 仁宗定会知道生母的实情 , 会因为生前死后都没能给母亲应有的待遇而怨恨刘太后 , 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代 , 她立即按一品礼节安葬了宸妃 。
在宋仁宗即位后11年 , 刘太后病逝 , 仁宗开始亲政 , 很快他就知道太后并非自己生母 , 而真正的生母是李宸妃 。 宋仁宗为自己不能孝敬亲生母亲而悲痛愤怒 , 他号啕大哭 , 下诏自责 , 并派兵把刘太后娘家的府邸包围 。 大臣吕夷简进谏说 , 太后虽然有不义的举动 , 但以皇后的礼仪厚葬了李宸妃 , 表明她是有后悔之心的 , 何况太后对皇帝还有抚育之恩 。 宋仁宗一念慈悲便下令解除对刘氏家族的包围 , 重新为生母办了葬礼 , 并尊宸妃为太后 , 同时祭奠了生母李太后和养母刘太后 。
治要讲堂▲止于仁,千古仁君宋仁宗:为人君
文章图片
从谏如流宽仁为本
宋仁宗亲政后非常善于纳谏 , 正是他的宽广度量和清明政治 , 才能出现千古流芳、铁面无私的包拯 。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 , 屡屡犯颜直谏 , 据说唾沫星子都飞溅到宋仁宗脸上 , 宋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 , 一面听取他的建议 , 竟然没有怪罪 。 他对提意见的大臣不会打击报复 , 没有搞过文字狱 , 他治下的大宋王朝言论相当自由 。 比如当时的理学家程颐(yí)曾说过“要和皇上同治天下”的话 , 这在其他朝代会被处死 , 很可能会灭九族 , 而仁宗却没有介怀 。 因此北宋的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一个个重量级的人物 , 或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 , 或是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 。
宋仁宗还很注意保护进忠言的谏官 。 有一次 , 他退朝回到寝(qǐn)宫 , 因为头痒 , 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 , 呼唤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 。 太监梳头时见宋仁宗手里有一份奏折 , 就随口问是什么奏折 , 宋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女和太监的奏折 。 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 , 一旦升官 , 都要增置 。 陛下侍从并不多 , 他们却建议要削减 , 岂不太过分了!”宋仁宗没有说话 。 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 , 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 , 朕当然要采纳 。 ”太监仗着一贯在皇帝身边服侍 , 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 , 请把奴才第一个削减了吧 。 ”仁宗听了 , 立刻站起来让主管太监进来 , 根据宫内名册 , 把29个宫人和梳头太监削减出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