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 , 他被誉为“词中之龙” 。然而 , 他原本的志向是要报效南宋朝廷 , 抗击金人 , 恢复旧河山 。只是因为投降派的当道 , 这才让辛弃疾壮志难酬 , 只能做一闲散官员 , 也只能将满腔的抱负 , 化作词中的豪情 , 抒发那寥落的英雄气概 。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 与苏东坡合称为“苏辛” 。他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势恢宏 , 句句脍炙人口 , 典故层出不穷 , 目接不暇 , 实在让人击绝叫好 。然而 , 辛弃疾的另外一首小令 , 同样精彩却很少有人提及 。它就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 。
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根据题目 , 我们很明确知道 , 这是写在江西造口 , 它位于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在这里 , 曾经发生过一段往事 , 也是辛弃疾填写此词的来由 。那是在靖康之变后 , 宋徽宗的嫂子 , 也就是宋哲宗原配皇后孟氏 , 也称隆佑太后 , 因为被废 , 逃过一劫 。但是金军不肯放过她 , 死死追赶 , 孟皇后的随从跑了一大半 , 最后还是从造口下赣州 , 这才捡回一条命 。《鹤林玉露·辛幼安词》也认为:
盖南渡之初 , 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 , 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
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多年后 , 辛弃疾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 , 他途径造口时 , 有感而发 , 填写了这首词 。它的开篇就很有巍巍独立之感 , 作者先流水反衬郁孤台的郁然孤峙 。然而 , 辛弃疾书写的主体依然是那奔流的清江水 , 他感慨“中间多少行人泪” 。
这里的“行人泪” , 自然是为当年隆佑太后之事有感而发 , 感慨南宋命悬一线 , 危若累卵 。然而 , 他又并非为一人而悲 , 一事而悲 。南宋立国之后 , 时时受到金人威胁 , 偶有中兴之像 , 却又自毁长城 。投降派还宁可割地称臣 , 毫无收复故土之志 , 这一切都是行人落泪的原因 , 更是辛弃疾落泪的原因 。
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自然而然也就引出了“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这里的长安 , 不是指唐朝首都长安 , 而是北宋的都城汴京 。辛弃疾在此 , 是以杜甫在夔州仰望长安自比 , 远眺故都 , 顿时让境界无限高远 。可惜的是 , 远眺所及 , 并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汴京 , 因为有无数山峦阻碍了视野 。
当然 , 这些山峦也是有所指的 , 他们既是投降派 , 也是那些仇敌金人 。就是这两股势力 , 让宋朝一直偏安 , 无法再现当年的荣光 。
【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文化: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接下来就是千古名言:“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 。赣江是往北而流 , 为什么会说东流呢?其实 , 文人写胸怀 , 并不拘泥 , 正是意气纵横 , 豪情万丈的表现 。无数的青山可以阻挡人们的视线 , 却终究挡不住那江水东流而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