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里的手机: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在前?,一个大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如果在人群中做一个随机采访 ,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一个在前?估计有一半的人回答不上来 。
我先公布答案 , 魏晋南北朝是在东汉之后 , 五代十国是在唐宋之间 , 这样一说大家就会明白 , 肯定是魏晋南北朝在前 。 为什么大家对这两段历史如此的陌生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这两段历史太乱了 。 特别是魏晋南北朝 , 这一段历时400年的大分裂 , 整个中国大地上产生了数十个政权 。 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 , 不像大一统的朝代那样清晰 。 再加上这个朝代没有什么八卦故事 , 很少拍成影视剧 。 所以大家对这个朝代就会比较陌生 。
书包里的手机: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在前?,一个大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文章图片
但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 , 这一段时期对于中国民族特质的形成 , 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我国的思想基础 , 那么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是在南北朝时期形成的 。 胡汉融合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最活跃、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 , 但同时这一段时期最大的特点却是大融合 。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开始于西晋末年 , 当时的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 , 国力极其衰弱 。 北方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 这时候中国的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阶段 , 这里的五和十六都是虚指 , 当时的民族也不止5个 , 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也不止16个 。
书包里的手机: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在前?,一个大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文章图片
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之后 , 各少数民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之后 ,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 胡族入主中原后最先采取的是"胡汉分治"的政策 , 如果翻看这一段历史 , 会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 , 当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用汉人的时候 , 原本的少数民族的贵族的利益就会受损 , 他们就会起来反抗 , 如果还是重用他们原来的自己人 , 那么少数民族政权就要面临统治比他们人口多的汉人 , 少数民族没有管理农耕民族的经验 。 所以随着政权的不断建立 , 胡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显著 , 这些都为他们的政权统治带了巨大的阻碍 。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与障碍 , 是当时胡汉民族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 , 当时鲜卑族采取了"胡汉一体"的政策 , 《魏书》记载"北魏立国之初 , 拓跋焘与刘宋往使者之间往来26次" , 鲜卑族没有不排斥汉族文化 , 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 如学习汉族的先进社会制度 , 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 。 到了慕容部落时期 , "胡汉一体"的政策迅速推进 , 开始接受汉人的建议 , 与汉族士大夫交往 , 学习汉的思想文化、礼仪礼节等 。 慕容部落提出了"教以农桑 , 法制同于上国"的改革 , 鲜卑族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不断发展 。 鲜卑族"胡汉一体"的政策为胡汉融合的形成建立了基础 。 随着改革的推进 ,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不断的融合 , 从而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态 , 汉民族不断的胡化 , 而少数民族也不断的汉化 , 当然 , 这其中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汉化为主 。
书包里的手机: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在前?,一个大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文章图片
胡汉矛盾一直是北朝的一个核心矛盾 , 最后南北朝能归于一统 , 也是由于北方政权很好的解决了胡汉矛盾 , 实现了胡汉的融合与统一 , 这时候才为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发展
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之一就是尊崇儒家思想 , 魏晋南北朝也不例外 。 学习儒家思想 , 尊崇儒学 , 兴办教育 , 均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立的政权基本是以儒家学说为其指导思想的 。 统治阶级不断吸收儒家的文化 , 并不断发扬儒家文化 。
少数民族学习儒家文化首先表现在行释奠礼、兴办教育方面 。 拓跋嗣"礼爱儒生 , 好览史传" , 足见其具有较好的儒学修养 。 拓跋焘"始光三年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 , 以颜渊配" , 可见其对儒学的尊崇 。 孔子曰'不学礼 , 无以立' , 利鹿孤时期开办学校 , 使河湟儒学得到发展 , 儒家文化得到迅速传播 。 据《魏书·高祖纪下》载:"太和十三年秋七月甲辰 , 阴平国遣使朝贡 。 丙寅 , 幸灵泉池 , 与群臣御龙舟 , 赋诗而罢 。 立孔子庙于京师 。 " , 北魏文帝立孔庙于京师 , 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权是以孔子作为祭拜的对象 , 也为少数民族政权的确定奠定了思想文化 。 儒学在胡汉融合的形成中在礼仪中也有显著的体现 。 刘渊兴建太庙 , 以汉族礼仪祭祖 。 北魏文帝强调"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序乱" , 是对汉族礼仪文化的推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