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书,当时恍然大悟,离开书本后,却静不下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咋样才能活学活用


这种情况我以前也经常发生,后来一次机会读了一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帮助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正如犹太人曾生动的称那些只会读书而不会应用的人为“背着书的驴子”。
叔本华曾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
毛泽东也曾说过:方法如同桥与船,没有桥和船就达不到过河的目的。阅读时也是如此,好的方法能够让你将知识融入生活。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的重要性。相信我们每个人在读书时遇到金句,都会将摘抄与感想记录在笔记本里,说起读书笔记,你一定认为这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十分平常的一件事。那么,通过你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你有那些总结记笔记的方法?你是否深入研究过记笔记的技巧?你想过通过记笔记这件小事对你进行有效阅读的帮助有多大的帮助吗?
我们今天所说的记笔记,是为了帮助你吸收书中的精华,进而将知识转化成为智慧。通过一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笔记本,就能达到清晰记住书中精华的效果,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一定会使你倍感感兴趣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使用笔记读书法》的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把笔记本作家”,他将笔记运用于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奥野宣之所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广受商务人士的欢迎。除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外,还著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三本书创造好点子》、《智慧创造锻炼法》等。
读的书,当时恍然大悟,离开书本后,却静不下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咋样才能活学活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按照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的步骤讲述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的方法。暗线是把笔记应用于读书的管理中,提高阅读效率,将书中精华转化成属于自己的能力。
读的书,当时恍然大悟,离开书本后,却静不下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咋样才能活学活用
首先,奥野宣之提出“一元化笔记本”的概念,所谓“一元化”就是指用一个本子记录所有的内容,包括感想、金句的摘抄、书中推荐的杂志、你读书时的心情等等。这本笔记就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如果日后你要找曾经有关这本书的内容,100%就在这里,非常方便。有些人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往往找三四个不同的本子记录:蓝色的是摘抄原文、红色的是记录感想、黑色的本子是记录你感兴趣的拓展资料,于是越记越乱,最后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放弃了。奥野宣之的“一元化笔记本”就是一本随想笔记本,想到什么写什么、看到喜欢的杂志也可以将其裁剪下来黏贴在这个笔记本中,我曾经一段时间喜欢做甜品,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式各样的甜品食谱,有松饼、铜锣烧、甜甜圈、巧克力蛋糕等等。上面还贴着图片,每每想到这个笔记本,连带着里面的文字都弥漫这一股甜甜的味道,这本笔记本至今让我爱不释手。书里面内容所引发的创意也就随之源源不断而来。拥有这样一本独属于自己的笔记本,也会让人信心满满,成为自己的加油站。
读的书,当时恍然大悟,离开书本后,却静不下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咋样才能活学活用
第二,在记录时,奥野宣之的提出了“葱鲔(wei三声)火锅式”读书笔记很规范,按照这种格式记录:
*【180426】《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O之所以把这种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我没吃过“葱鲔火锅”,我认为这就是东北的“土豆炖牛肉”:摘抄是牛肉,评论是土豆。一盘菜,荤素搭配才好吃,一份读书笔记,摘抄和评论搭配才有营养价值。
其中,O表示摘抄部分,*代表评论【】中用6位数字表示时间。 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读书笔记,比较出名的有周作人的《谈龙集》,俞平伯的《杂拌儿》以及胡适的《胡适文存》,如果上溯至古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七中一条:鲁直诗云:“黄花晚节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来”,与魏公“且看黄花晚节香”,皆于黄花用“晚节”二字。盖草木正摇落之际,惟黄花独秀,故可用二字。这种摘抄与评论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方法之一了。
第三,在活用部分,作者奥野宣之强调读书笔记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遇到职场跳槽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把“职业规划”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主题阅读,集中两周的时间阅读三本书,然后汇总三本书的有用的部分,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的出结论。这样的方法要比到处找人打听消息更具有可信度,帮助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这种活用笔记的价值在于,通过读书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自己或者他人解决困扰。举个例子,在我做“职业规划”的主题阅读时,我选择了《精准努力》、《成功心理学》和《认识商业》三本书。其中,《成功心理学》的评估部分可以让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我。《认识商业》的导言部分中的个人评价表从兴趣、能力、教育、经验、人格、理想的工作环境及个人目标七个方面进行评价。《精准努力》中,运用“金融视角”,将自我成长设定为人生目标,计算出你的现值,下一步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能够创造现金流量的人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将精力放在获取别人的好评和工资的多少上。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人进行了分析,从而抓住重点对职业进行规划。
古人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夏乞尊曾讲过,“写读书笔记的本意,是为了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与运用。”
运用好笔记这个利器,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运用,让书籍引发的思考发出光彩,通过读书将知识读出新意。由奥野宣之这位“笔记本作家”把我们引进“有效读书”的大门,将触发与思想的输出结合起来,引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变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把知识融入生活中,使人生和职业之路越走越宽。
【读的书,当时恍然大悟,离开书本后,却静不下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咋样才能活学活用】
■网友的回复
学以致用,一直是人们所研究的一个话题。但是古往今来,还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这样的知识,我想说的是:与其去想,不如去做!想还是空想,做就是实干,就是运用。多干多想,久而久之,就是学以致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