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向未来: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二 )
第三 , 从智能到智慧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很快 , 而且在教育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智能时代到来 , 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一方面 , 我们需要热情拥抱这样一个时代;但另一方面 , 我们可能还有些许恐惧 。因为这个时代的到来有可能会对高校造成很大的冲击 。比如 , 过去我们针对非智能时代的岗位需要去培养学生 , 但在智能时代这些岗位可能已经或很快就会被智能机器所取代 ,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因此 , 面对智能时代 , 高校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被智能取代?要回答这个问题 , 需要区别人类的智慧与机器的智能 。那么在哪些方面我们人类可以超越机器智能呢?人类智慧超越机器智能至少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拥有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二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 智能机器可能可以按照一些固定的程式或程序来做很多事情 , 但创造性思维是缺乏的;三是人类的人文因素 , 这是智能机器不可能拥有的 。
这便决定了我们在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 ,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通识教育;二是加强创造性教育 , 这便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在人工智能使用方面的人文主义取向 ,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所指出的 , “以期保护人权并确保所有人具备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有效人机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相应价值观和技能” 。做到了以上三点 , 智能教育便走向智慧教育 。
第四 , 从知识到思维 。现在人们都在讲思维比知识重要 , 也就是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 , 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实际上这个话题可以深入下去 。特别是面向未来 , 要加强引领性人才的培养 , 这种引领性人才的一种重要思维品质 , 便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所以 , 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为批判性思维可能侧重的是“破”的思维 , 创造性思维则是关乎“立”的思维 。尤其要重视把学生“破”与“立”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和统一起来 。
(卢晓中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推荐阅读
- 浙江迎入梅后新一轮强降水 未来五日部分地区遭持续降雨
- 青岛教育青岛创新学校今年首次招生 开启优质小班化教学模式
- 英欧未来关系第四轮谈判2日开始 双方将面对空前压力
- 大学生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
- 方言教育部: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通知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
- 中考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青岛电子学校“3+3+2”中日班成绩显著
- 福建大田: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突击集中点验和警示教育活动
- 教育部: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 跳绳少年如何成为世界冠军 听梁毅苗分享故事《跳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