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叒:清朝主佃关系:佃户为何要抗租?清朝地主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在封建时期 , 土地所有者与农民劳作者之间的关系 , 被称为“主佃关系” 。 这种主佃关系自明朝中叶到民国时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在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的空间分布模式 。 从性质上说 , 人们可以看到 , 大约自16世纪中叶开始 , 主佃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在各地虽不一致 , 但却是确定无疑的 , 表现为人身隶属关系与等级关系的日益松解 , 契约关系与经济关系的日益增强 。 这一趋势在那些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的地区尤为显著 。
文章图片
图1:清朝佃户示意图清朝时期的“主佃关系”
在18世纪的清朝 , 直隶的租佃制实行程度很可能比较低 , 而且更为突出和更具代表性的 , 可能是那些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并耕种大块土地的佃农 。 这里 , 我们不知道方观承的论断是否应被认为具有真实意义 , 他断言在1743年遭受灾害的各府州中 , "占业自耕者少 , 为人佃种者多" 。
很显然 , 其实《赈纪》决不是专门谈论租佃问题;实际上 , 这个问题只是在提出该论断的那篇文章中 , 以及在另一处谈到耕种旗地的农民的一个特殊事例中有所涉及 。
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尚不明了 。 在清朝时期 , 佃农的一般状况是否得到了改善?在清朝时期 , 最高级的租佃形式不一定意味着佃农处于最不利的状况 。 随着主佃关系的发展 , 地主听任佃户决定生产投资和享受它的利益 , 永佃制的推广 , 多重地权制的发展 , 所有这些因素都使佃户有机会增加边际收益 , 这种收益甚至可能是以地主的损失为代价的;这也使佃户有机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
文章图片
图2:古代佃户示意图
基于这种考虑 , 人们会倾向于接受一种直接来自于传统意识观念的、拒绝承认阶级关系长期恶化的可能性的观点 。 所以 , 关于清朝时期农村社会的一项最有影响的研究中的一段话提出 , 地主与佃户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情况是不常出现的:"首先 , 我们必须打消一种误解 , 即佃户必定并一致反对地主 。 在正常环境中的许多情况下 , 佃户对待其主人的态度是温顺服从的 , 或者甚至是热情友善的 。 "
当以需求水平来划分灾民受灾程度时 , 我们会看到 , 农民与其所耕种的土地的关系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某些地区的规章承认 , 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 , 佃农在经济上是处于不利地位的 。
这些关系首先是由贫富之间的总的不平等所形成的 。 这种不平等是所有对立冲突的根源 , 它通过土地所有权的集中使富人得以垄断性地拥有最主要的、以货币形式来说是最昂贵的生产手段 。 但是 , 在危机时期 , 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固有的对立关系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由不平等所必然产生的紧张状态 。
文章图片
图3:古代佃户劳作示意图清朝佃户为何要抗租?
在清朝 , 佃户们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劳作生产 , 但由于日益沉重的租负和各种义务 , 以及他们无力控制的市场力量的影响 , 再加上地主剥夺了他们已经取得的剩余产品;越来越高的地租押金抵消了永佃制带来的保障;双重所有权的出现至少对于田地的占有者来说意味着双重费用 , 他们现在要向两个主人支付地租;定额租的好处被一系列契约性和非契约性的额外勒索苛取所抵消 。 因此 , 佃户抗租——有时甚至是集体的武力对抗——越来越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
最古老的主佃依附形式(比如农奴制或者奴隶制)在王朝更替的动乱过程中趋于衰落 , 与之并行的是经济商业化的日益增长 , 以及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向城市移居 。 随着主佃关系日渐转变为纯粹的经济关系 , 最终达到仅仅支付定额租的程度 ,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 , 清朝地主们就完全不愿为佃户做任何事情 , 除非是共同地并在朝廷的压力下采取行动 。
推荐阅读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盘点清朝时期的4大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仅能排第二
- 弦断人不散你知道吗?,你只知道秦始皇烧书吗?隋朝、清朝也烧过书
- 『和珅』清朝的东珠有多珍贵?当世仅存5颗,和珅死罪之一就是私藏了一颗
- 「溥仪」清朝最后的格格,活到2004年去世,临终前说出溥仪不敢讲的话
- 润涵谈娱乐为大清朝做了哪些事?,雍正手下的三个亲信
- 『东三省』清朝九大总督,谁的地位最高?不是直隶总督,也不是两江总督
- 讲故事的女人而是一手将中国带入百年黑暗的他,清朝真正的罪人并非慈禧
- 历史揭秘▲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到底是什么?
- 生活要笑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几点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