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风网:品读《草房子》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品读《草房子》之
本文插图
黄海(12岁. 海口秀峰实验学校6年级. 海南省作协会员)
每当我回到乡村的时候 , 脑海里总会出现一片艾地 , 还萦绕着苦涩的香 。
一个老人 , 顶着一头白发 , 背上可以过山车 , 可她依旧还是不愿意离开那片艾地 。 在油麻地小学建好之前 , 她就在那里住了很久了 。
秦大奶奶的丈夫叫秦大 , 早就离开了人世 。 在秦大生前 , 他们最喜欢种的就是艾草 。 在油麻地小学运输材料的时候 , 秦大奶奶就没有走 。 她对那片艾地肯定有一片深情 , 才会保持着那股决心 。
后来 , 政府为秦大奶奶在很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屋子 , 并且叫人去告诉秦大奶奶 , 让她搬到新房子里去住 。 后来 , 秦大奶奶死活都不愿意 , 最后是被几个民兵给扛过去的 。 而秦大奶奶也是打算以死相拼 , 可她怎么可能打得过好几个大汉呢 , 就这样 , 被扛着带到了她的新房里 。
她的心里肯定很挣扎 , 她心里 , 肯定也会有一个小小人在喊着:“学校是造福子孙的大业 。 ”而她自己对之前记忆的眷恋 , 也是另外一个选择 。
结果 , 那新房才没住多少天 , 秦大奶奶又弄坏了窗棂 , 逃了回去 。 不管扛走多少次 , 她都会回去 。 可那一次回去的结果 , 也让我很难受——屋子和艾地都没有了 。
【中国国风网:品读《草房子》之】就这样 , 秦大奶奶的艾地和茅屋就成了桑乔的眼中钉 , 恨不得立马拔掉 。 后来 , 秦大奶奶开始跟学校杠上了 , 学校会拆了她的房屋 , 会拔了它的艾草 , 但始终不会让秦大奶奶离开这里 。 而他们的斗智斗勇 , 也是这样展开了 。
后来 , 秦大奶奶改变了 , 不再那么死板了 , 也了解到了他们苦心 , 也都互相包容了对方 。 在我看到 , 其中 , 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桑桑 。 桑桑是最开始真正叫秦大奶奶“奶奶”的人 , 秦大奶奶就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变化 。
后来 , 当秦大奶奶真正地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的时候 , 她却要搬走了 。 就连桑桑去问秦大奶奶 , 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 。
秦大奶奶搬走之后 , 还是会有人去找她 , 她已经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给记到了心里 。 秦大奶奶在这段时间里 ,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 , 为油麻地小学做了太多的事情 , 也让油麻地小学的师生都对她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
想必 , 那些人的心里也在回想秦大奶奶走过的路 , 也同样充满坎坷 。 互相多一份同情 , 才会真正的了解到人生 。 那些时候 , 我也能体会到秦大奶奶的心理 。
总有很多时候 , 自己想守护的 , 正是阻碍别人发展的 。 秦大奶奶在桑桑他们的感化下 , 还是选择了离开 , 虽然那些人已经不想让她离开了 , 就连面对学校要坚持一丝不苟的桑乔也一样 , 想挽留她留下来 。
但秦大奶奶心里的艾地 , 还是会散发着苦涩的香 , 顺着风一路流传 。 播撒她一生的故事 。 情感的抑扬顿挫 , 和事实的蜿蜒曲折 , 总会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 , 去面对完美的成功 。
2020.4.16于海南创意文学院小禾写作班
本文插图
黄海:2008年出生 , 蒙古族 , 海南作协会员, 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中国小学生作家分会主席,海南创意文学院学员 , 海口秀峰实验学校6年级学生 。 有500余篇首诗文发表在绿风、扬子江、台湾秋水、西湖、海燕、千高原、青年文学家、四川诗歌、中文自修、海外文摘等文学杂志和中国青年作家报、语文导报、金融时报、中国海洋报、华声晨报等 。 中国作家网等发表诗文千余篇首 。 已发表长篇《慕辰游》、出版万行诗集《黄海诗四百》 。 中国作协《文艺报》半版重推组诗、《西湖》两期重推四篇小说、《振风》推出6篇小说、《当代教育》发700行长诗、《华星诗谈报》和《世界日报》等整版刊发诗歌 。 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选》、《中国当代诗歌选本》等数十个选本 。 获《诗刊》征文少年组铜奖、中国诗歌艺术少年奖、2019上海儿童文学原创征文学生组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儿童诗歌大赛二等奖等 。 《海华都市报》连载长篇《我是猫》、中篇《暹罗山》、4000长诗《释迦摩尼》及历史长诗近百万字作品 。
推荐阅读
- 中国国家地理|孕育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它,还是美景制造机
- 销量|中国国内山地车销量最好的牌子排名全球十大顶级自行车品牌排行榜
- 印象舞钢|品读人生 | 与山水有约 张石怀
- 金峰之约品读欣赏TB|负能量与正能量
- Geear集者|不化妆也漂亮:韩国国民认为最美素颜女星就是秀智!
- 品读好评诗词|【原创诗词】长河帆影 | 欲问前朝梦何在?烟云化作锦千重(庚子诗稿十)
- 中国国家地理|东北,原来你是这样的
- 说百态|你知道南京曾经的名字吗?一起走近其中,品读期间津津乐道的故事
- 品读好评诗词|【新诗采撷】张金虎 | 残月(微诗五首)
- 品读好评诗词|原创对联-长河帆影 | 妍影半湖犹妩媚 更怜月色三分(庚子联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