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滋养梦想:他们用地标见证浦东30年
【环球网 采访人员 徐娜】2020年4月18日 , 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 。
30年前 , 随着开发开放一声号角 , 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 今天 , 浦东告诉世界 ,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 , 如何书写一座城市新的传奇 。
30年前 ,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下称“中建装饰”)以其敏锐的专业眼光 , 以旗下子公司东方装饰、深圳装饰、华鼎装饰的业务布局 , 承接了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展览中心、正大广场、浦东国际机场等等一座座浦东陆家嘴耸立的地标性建筑 。 今天 , 历史建筑遥相呼应 , 已成为21世纪新上海的象征 。 它们见证着浦东30年巨变 , 同时也述说着浦东与中建装饰的成长故事 。
浦东的奇迹密码 , 是其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 , 是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奉献 。 而中建装饰的奇迹密码和老一辈创业者远见卓识、秉持匠心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以及共克时艰、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密不可分 。
当好“开拓者”:应势而谋 扎根在上海
90年代的上海滩一直“热闹非凡” , 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 使其成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热土之一 。
文章图片
1992年9月 , 时任中建三局装饰设计工程公司上海分公司(现中建东方装饰前身)经理吴成方率员工从浦西虹梅路驱车两小时到浦东北蔡考察 。 翌年初 , 为抓住浦东开发良机 , 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 在浦东北蔡购买商品房作为办公、生活基地用房 , 拟在浦东“安营扎寨” 。
公司成立之初 , 百业待兴 , 困难重重 。 资金少、人才缺、物质条件十分艰苦 。
公司退休老员工孙开济回忆“自己动手搭建工棚作为宿舍 , 夏天遇上涨水院落地面被水淹后发霉...公司只有一台电脑 , 设计图纸是人工用手绘制” 。 石棉瓦搭建的临时工棚是在上海创业的东方人的最初落脚点 , 见证了东方人创业之初条件之艰苦 。 老一辈东方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挥洒汗水 , 发扬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 一步步使东方装饰成长起来 。
1994年1月 ,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更好地服务于地区建设 , 经中建三局研究决定同意 , 装饰设计工程公司上海分公司注册成立了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后更名为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 现为中建装饰集团核心子企业之一) 。
4月2日 , 新诞生的东方装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梅路3318号正式揭牌 , 东方人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上海 。 同年7月 , 公司机关和员工从上海西郊虹梅路迁入浦东北蔡北中路91号 , 从此告别石棉瓦临时工棚的历史 。 “美化建筑 , 美化城市 , 希望在东方!”中建东方诞生元年 , 原建设部副部长萧桐题词如是说 。
当好“建设者”:固本强基 实力不凡
“说起上海浦东 , 心里总有一种自豪感 , 很多地标性工程自己参与过 。 前几年有机会回上海 , 还专门去看了看我当时做的项目 , 心里还是很感概 。 我们所做的工作对浦东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 但那时的经历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 ”东方装饰项目技术负责人郭福民对采访人员说 。
建筑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很大 , 当他们历经历史上的能工巧匠建造之后 , 并赋予某种特殊的人类含义 , 他们就像一场盛世的烟花表演 , 注定点燃人类的崇高敬意 。
据中建东方装饰木工工长郭福君回忆 , 1991年他初来浦东 , 当时的浦东荒凉、到处可见的小矮楼和对面外滩的万国楼群有着天壤之别 。 当时浦东人去浦西 , 会说“去上海” , 浦西人眼里 , 浦东人和外来务工的人一样 , 都是“乡下人” 。
郭福君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来浦东发展 , 他和弟弟郭福民一起 , 通过参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浦东地标项目 , 实现了由农民工到管理者的转变 。 一路走来 , 他们建证了浦东的发展 , 更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
推荐阅读
- #德林社#茅台只搞得定中国男人?
- 『李学凌』腾讯虎口拔牙:李学凌曾称腾讯没梦想,虎牙市值降至30多亿美元
- 大南平@【建瓯推荐】黎志生:创新引领 追“竹”梦想
- 云端中原■经济日报报道邯郸这家农业科技公司:“孵化”梦想?
- 『青岛啤酒』踏春同行酿造梦想 青岛啤酒倾情助力全球24小时线上接力马拉松
- 『啤酒』踏春同行酿造梦想 青岛啤酒倾情助力全球24小时线上接力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