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商鞅后也未废除新法,明君秦惠文王为什么一上任就处死商鞅( 二 )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 , 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 。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 , 惠王不能用 。
后商鞅至秦国见孝公申变法改良之义 , 孝公大为赞赏 。但他的理论遭到了甘龙、杜挚等重臣的反对 , 他们制造舆论 , 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 , “法古无过 , 循礼无邪” , 但秦孝公不为所动 , 仍以商鞅为左庶长 , 下令变法 。
变法令下达后 , 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 , 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 , 但无人响应 。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 , 有一人应募 , 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 。当时太子犯法 , 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 。《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 , 法令至行 , 公平无私 , 罚不讳强大 , 赏不私亲近 , 法及太子 , 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 , 道不拾遗 , 民不妄取 , 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 , 在秦国震动颇大 , 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 , 秦国百姓家给人足 , 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 , 故国势蒸蒸日上 , 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 。两年后 , 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 , 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
孝公二十年(前342) , 秦国富强 。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 。次年 , 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 , 魏公子昂率军拒之 , 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 , 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 。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 , 号称商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者在变法完全完成之后秦惠文王和商鞅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 是最强的法治维护者也是最大的法治危害者 , 而封建君主制度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 , 商鞅可以为秦国所用也能为其他国所用 , 但是为别国所用对秦国来说是和极大的威胁 , 所以对于商鞅 , 秦惠文王是有责留不用则杀 。
封建社会制度下臣子的威望盖如果越过君主的话 , 是非常可怕的 , 商鞅当时就是如此 , 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商鞅提拔上来的拥护变法的官吏 , 就连军队中也要大量的支持商鞅的将领 , 所以对刚刚上位、根基未稳的秦惠文王来说不管商鞅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忠君爱国都是非常可怕的 。同时商鞅变法已全面实施 , 改革也走上了正轨 , 商鞅之死是无法避免的 。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 , 从其“治世不一道 , 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 , 强调教育改革 , 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 , 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 , 培养法治人才 。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 , 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 , 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 , 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 , 给民众解释法令 , 使“万民皆知所辟就” , 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
【「」杀死商鞅后也未废除新法,明君秦惠文王为什么一上任就处死商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 , 废井田开阡陌 ,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
军事上:奖励军功 , 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 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 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 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 , 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 , 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 , 壮大了国力 , 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丹凤」商鞅封地,贾平凹故里,距离西安170公里的丹凤县旅游攻略
- 『明朝』朱元璋杀死15万贪官,为什么没有人被逼的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 梁山好汉:他是水浒里武功最高的人,杀死八位梁山好汉,鲁智深也挡不住他
- 『后汉书』他十岁称帝,太后死后才知并非生母,为一女人废除挚爱过的皇后
- 药师不姓黄@重口味,杀死心脏的慢性毒药?
- 「解密」炎帝最喜欢的女儿,因为杀死十二条巨龙助大禹治水,她成为了女神
- 『』化疗是怎么杀死癌细胞的,又为何导致脱发?
- 【刘子鸾】他是个暴虐的昏君,一刀杀死5个亲弟弟,只因父亲曾经说的一句话
- 【搜狐新闻】吃三文鱼蘸芥末可以杀死寄生虫?专家已经辟谣,喜欢吃的朋友注意
- #奇星坊#曾经中国吃货也无能为力的“福寿螺”,是谁“杀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