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北京协和医院护士68天“援鄂日记”:见证武汉重启 深爱“第二故乡”

【【好医生】北京协和医院护士68天“援鄂日记”:见证武汉重启 深爱“第二故乡”】4月15日 , 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回京 。 三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刘笛无声无息地上完最后一个班 , 下班后接到了即将撤离的消息 。
【好医生】北京协和医院护士68天“援鄂日记”:见证武汉重启 深爱“第二故乡”
文章图片

协和护士刘笛“并没有想象中即将回家的兴奋 , 眼前都是一幕幕曾经奋战的画面 。 ”回望支援武汉的这段日子 , 刘笛心中感慨万千:“在这里我们有过欢声笑语 , 有过泪流满面 , 也有过自责无力 。 武汉 , 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 ”
从2月7日抵达武汉开始 , 刘笛就在小红书上记下自己“援鄂” 68天的点点滴滴 。 在她的日记里 , 有工作的艰辛 , 有与患者的互动 , 还有对周围人支持的感激 , 以及始终保持的必胜信念 。
眼睛里有星辰大海 , 笑容里充满阳光刘笛是北京援助武汉的第二批医疗队成员 , 2月7日下午她坐上飞往武汉的航班 。 赴武汉之前 , 她是协和医院ICU病房的护士 , 这次支援的医院是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1月31日 ,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 扩建后该院区床位总数为1100张 , 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 , 是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 , 刘笛和同事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 虽然刘笛一直在ICU病房工作 , 但这次她和医疗队面对的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 极其严格的防护措施对刘笛而言也从未经历过 。
第一次穿防护服 , 刘笛和同事们花了40分钟才把口罩、帽子、防护服、腿套、鞋套、护目镜、防护屏全部穿戴整齐 。 为了节约物资 , 一套防护服刘笛和同事们要穿5至6小时 , 因为密不透风 , 贴身的衣物湿透了又变冷贴在身上 , 纸尿裤湿了又被体温烘干 , 脱下护目镜时 , 血管内血液急剧充盈 , 导致短时间剧烈头痛 。
虽然工作格外辛苦 , 但有位患者对刘笛说的话令她瞬间“满血” , 这位患者说:“我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 , 也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 但是我能看到你们的眼睛 , 能给我力量 。 你们医护人员的眼睛里有星辰大海 , 笑容里充满阳光!”
生命就是这样 , 有时坚强 , 有时又很脆弱华中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的都是新冠肺炎危重病人 , 在这里 , 刘笛不断见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 她把这些都一一记录在小红书上 。
刘笛曾照顾一位阿姨 , 虽身体不断好转 , 但有些谵妄的表现 。 刘笛和几位同事轮番对阿姨进行谈话治疗 , 阿姨终于安静下来 , 并在纸上写下“想活命”三个字 。 刘笛鼓励她说:要坚持下去 , 配合治疗 , 早日康复 。
另一位叔叔可间断摘掉呼吸机但仍陷昏迷 , 家人发来了视频 。 “我们一起加油!家里的花都开了 , 你一定可以醒来 , 我们等着你回家!”随着亲人们一声声的呼唤 , 叔叔也慢慢睁开双眼 。 一旁的刘笛一遍遍听着视频 , 没有忍住的泪水流进了护目镜 , 又顺着口罩流进了她的嘴里……
重症病人的康复就像闯关 , 有人逐渐好转 , 也有人最终离去 。 2月18日 , 刘笛看到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去世的消息 , 陷入深深的遗憾 , 几天前刘笛和同事们还在病房里护理过他 。 “我们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 但终究还是没能挽留住他 。 ”
“生命就是这样 , 有时很坚强 , 有时又很脆弱 。 在外人眼中 , 作为一名重症护理人员 , 我们应该见惯生死 , 但是谁又能真正看透?”刘笛在日记里感慨道:“在生死面前 , 人类很渺小 , 我们能做的是 , 有时治愈 , 常常帮助 , 总是安慰 。 凡人不能永生 , 但爱可以!”
在武汉的日子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日复一日繁重而高危的工作 , 宾馆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 , 让医护人员们格外珍惜日常小小变化 , 不放过任何一次微笑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