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琴只为伊人」蜀汉阖家欢乐、孙吴满庭风雨,在宗亲维护上,刘禅比孙权聪明得多


赤壁之战 , 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 而到了后期 , 除了曹、孙、刘三方之外 , 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割据势力 , 均已被消灭 , 同样 , 因为三方僵持不下 。 牵一发便可动全身 , 故而到了三国中后期 , 他们都从之前对外的割据混战 , 变成了对内的修养生息 , “三国时期” , 除了魏国之外 , 一直联合的吴蜀两国 , 也同样是人们好奇的一点 。

「扶琴只为伊人」蜀汉阖家欢乐、孙吴满庭风雨,在宗亲维护上,刘禅比孙权聪明得多
本文插图

“三国时期” , 吴国蜀国的宗室政策如出一辙 , 与魏国不同 , 他们的政策 , 是以皇族为宗室 , 两国封建诸侯的分封制以及任用皇族的政策 , 但其实 , 当时吴国和蜀国的宗室政策实际上是虚封 , 首先 , 第一是因为他们的管理辖区过小 , 蜀国仅仅有一个益州 , 并且当时人口锐减 , 可以说是中原大地 , 十室九空也不为过 ,, 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封地 , 那么也没有多少人 , 故而 , 蜀汉的宗室政策 , 没有是国家分裂 , 反而做到了君臣和谐的共处 , 可与蜀国宗室政策相同的吴国却不是这样 。 一·关于宗室
宗室 , 可以理解为皇室的亲戚 , 同姓氏兄弟 , 三国之中 , 曹魏算得上是正统 , 而吴、蜀两国只得算得上是诸侯 , 并且 , 对于两国宗室政策 , 史料记载的 , 也不是很明确 , 但记载不明确 , 却不代表两国未有宗室政策 , 接下来 , 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 当时的宗室政策 。
1、吴蜀孙权后
晚年的孙权 , 过于昏庸 , 做出了一些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 在孙权死后 , 吴国便开始陷入了权力斗争中 , 而后 , 孙皓最终上位 , 在孙皓当政期间 , 大兴土木 , 严苛峻法 , 致使民不聊生 , 并且 , 对于诸王 , 他一边给予权力 , 又一边提防 , 造成了许多冤案 , 并且导致大量的有生力量出逃晋国 , 为吴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

「扶琴只为伊人」蜀汉阖家欢乐、孙吴满庭风雨,在宗亲维护上,刘禅比孙权聪明得多
本文插图

2、蜀汉刘备后
反观蜀汉则不然 , 对于宗亲成员 , 对刘封、刘琰所给予的权利相当有限 , 并且不给予过多的实权 , 并且他们延续了汉朝时 , 对藩王们的一贯做法 , 严格管理宗室成员 , 严格预防、控制 宗室成员可能对政权统治的侵犯 。

「扶琴只为伊人」蜀汉阖家欢乐、孙吴满庭风雨,在宗亲维护上,刘禅比孙权聪明得多
本文插图

二·吴蜀两国宗室政策
那么 , 如果蜀国两国的宗室政策是什么样的呢?先来说吴国 , 作为三国之中 , 存在感最弱的一个国家 , 他共经历了四代皇帝 , 分别为孙权 , 孙亮 , 孙休和孙浩 。
1、孙吴诸侯的分封
孙权称帝之后 , 已经开始逐渐变得昏庸、无能 , 在继承人的选择上 , 他也是摇摆不定 , 先是以立孙登为太子 ,这个时期 , 刚刚称帝的孙权 , 吴国的各项制度还都不完善 , 比较混乱 , 一直到孙登死后 , 各项制度才开始逐渐的完善起来 , 孙权一开始 , 除了将孙登立为太子之外 , 并未对其他子嗣进行封赏 , 直到后来 , 臣子们纷纷上疏 , 孙权这才任命孙虑为镇军大将军 , 总领兵马 , 给予一些权利 。

「扶琴只为伊人」蜀汉阖家欢乐、孙吴满庭风雨,在宗亲维护上,刘禅比孙权聪明得多
本文插图

可即便如此 , 直到孙权去世 , 都没有除了册封太子之外的其他人为王 , 孙权去世的那一年 , 东吴的分封制度才开始建立 , 目的也是为了让出了太子之外的儿子们都远离 , 避免进入权利斗争之中 , 威胁太子统治地位 , 造成手足相残 。
2、孙吴对宗室的任用
在孙吴对于宗室的任用 , 以及方法上 , 是十分失败的 , 建国初期 , 孙权对于这些宗亲还是比较好的 , 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 宗亲们深感皇恩浩荡 , 于是对吴国多有贡献 , 孙权死后 , 宗室乱政 , 把持朝政 , 孙皓上位后 , 便开始得不太信任这些宗室 , 最后 , 在一系列的举措之下 , 一些东吴宗室逃亡晋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