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峥嵘一阁留天壤 宁波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三 )


劫难接踵而至 。 1939年4月 , 天一阁所有藏书全部装箱 , 由浙江图书馆负责 , 与浙图的古籍一起运往龙泉 , 以躲避日寇铁蹄 。 后来 , 阁书在龙泉与庆元的崇山峻岭间辗转流离 , 范氏族人范召南孤身一人 , 矢志守护 , 直到1946年底才返回故阁 。
幸有上天垂怜 , 范召南回故乡的那一天 , 阁仍依旧 , 书亦无恙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峥嵘一阁留天壤 宁波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本文插图

天一阁二楼内景(本文图片由天一阁博物馆提供)
游园惊梦
从天一阁往东 , 沿着高高低低的石阶 , 过竹林 , 一路凤尾森森 , 龙吟细细 。 曲径通幽的尽头 , 突然豁然开朗 , 眼前出现一个宏阔精巧的江南园林 , 因为处于阁之东 , 所以叫东园 。 东园为张大千弟子、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所筑 。 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园 , 园有积水 , 樟木蔚然成林 。 陈从周以水木为中心 , 疏池叠石 , 不损樟木 , 宛若天成 。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 陈从周拒绝了市政府安排的华侨饭店 , 执意住在阁中狭小潮湿的偏屋里 , 天天漫步东园 , 与助手们商略亭台 , 安排泉石 。 主人实在过意不去 , 希望他多少提点物质方面的要求 , 他想了一想 , 笑道 , 如果不麻烦的话 , 每天早上送我一副大饼油条吧 。 陈从周在同济大学教书时被人称为“大饼教授” , 宁波小巷子里炭火烘的葱花饼加上刚炸的焦脆金黄的油条 , 对他来说实在有吸引力 , 怎么吃也不会厌 , 成为他在天一阁的最佳伴侣 。
天一阁之南的园林就叫南园 。 南园最宜在晴空高爽的秋天看满园桂花 , 还有庭前一池秋水 。 “苍凉古木风穿径 , 冷落斜阳水泻池” , 水北阁秋草黄遍 , 抱经厅落叶缤纷 。 一条长廊飘带一般温柔地围绕着两个园子 , 游人小憩廊中 , 清风满袖 , 明月入怀 。 廊下挂着红灯笼 , 黄昏时分 , 灯光殷红朦胧 , 若遇上冬日薄雪 , 满园的温柔美艳 , 仿佛有美人从长廊那头向你款款走来 , 就像梦一般 。
斑斑缃帙
如果你想知晓天一阁藏了哪些好东西 , 为什么名气那么大 , 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天一阁藏书极富特色 , 明代文献独步天下 。 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从哪个时代始有历史记载吗?阁藏二百七十一种明代方志会告诉你 。 你想了解科举时代各科进士的履历、欣赏状元探花的文章吗?阁藏四百六十余种明代科举录将详细为你介绍 。 你对明代的学籍、漕运、土地、赋税、户口管理感兴趣吗?阁藏五十四种明代政书会给你最满意的答案 。 这些古籍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换句话说 , 如果没有天一阁的收藏 , 世人就无缘得见 。
除了古籍 , 天一阁还藏有不少字画 , 佳器也颇多 。 比如北宋黄庭坚草书长卷《刘梦得竹枝词》 , 经徐邦达、谢稚柳、沙孟海的鉴定 , 题跋累累;还有南宋龙泉窑玉壶春瓶、明代德化窑折枝花卉碗、清梅调鼎紫砂壶 , 温润光华 , 极具美感 。 除此之外 , 阁藏雕版、晋砖 , 皆独具一格 。
文献系如丝 , 流年暗中换 , 阁中日月当得起“纸醉书迷”这四个字 。 从前 , 江南梅雨季过后 , 范氏会把书从阁中搬出来 , 在初夏轻柔的空气中 , 掸掸尘 , 散散霉 , 这叫“曝书” , 是天一阁传统保护古籍的方式 。 如今书都放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 , 曝书成了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 , 每年这个时候 , 阁书会象征性出库 , 光影流传 , 空气互通 , 重温与阳光清风热烈交谈的过往 。
春日晴窗 , 细雨楼阁 , 石径旁绿茸可爱的苔藓 , 樟林上湛蓝辽远的天空 , 天一阁的任何时刻 , 任何角度 , 任何细节 , 都可以入画 , 都值得审美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峥嵘一阁留天壤 宁波天一阁的藏书文化】“名阁每登随杖履 , 青衿有幸夜读书” , 这不正是读书人最理想化的生活么?(作者周慧惠为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研究馆员 , 宁波市纪委监委、海曙区纪委监委对本文亦有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