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真假参半!银行结构性存款缘何不愿舍“假”?,整改进度不一( 二 )


另有分析人士建议 , 银行可借助非银机构的大类资产投研能力以及产品设计能力 , 提升“真结构”结构性存款的吸引力 。
存款保底收益或下行在结构性存款严管的趋势下 , 2019年结构性存款减少了185.84亿元 。 今年以来 , 结构性存款的比例略有回升 , 但没有大规模增长 。 具体来看 , 截至2020年2月末 , 中资大型银行加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约10.82万亿元 , 其中6.37万亿元为单位存款 , 占比58.87% 。 这6.37万亿元结构性存款中 , 有4.77万亿元来自中小型银行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 , 结构性存款的规模正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 且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有所下降 。
今年3月初 , 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 进一步明确 , 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 将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部总经理周毅钦表示:“结合此前禁止假结构性存款 , 这次把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 , 同时将利率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纳入MPA定价行为管理 , 属于环环相扣的三连击!”
“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 旨在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 , 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下行 , 从而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问题 。 ”王伟说 。
考虑到结构性存款存在保底收益和最高收益 , 通知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纳入每月的自律监测范围 , 意味着一旦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太高或者试图通过产品设计绕过监管 , 就会被监管认定为违反规定 , 进而会受到处罚 。
殷燕敏表示 , 这将使得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下限受到约束 , 即银行保证兜底的利率水平控制在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一致的范围 , 对于限制银行假结构性存款产品有一定约束作用 。
“这使银行在结构性产品设计、定价过程中对于产品保底收益进行规范 , 银行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可能下行 。 ”王伟说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表示 , 接下来会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 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
王伟认为 , 银行若想提高并达到结构性存款的最高收益以吸引客户 , 那么必定需要在衍生品相关人才积累、相关标的的投研水平、产品设计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多下苦工 。
采访人员曹韵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