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它才是中国图书消费的「黄金时代」?
明代历来被视为是学问空疏的时代 , 而与此相反的是 , 明代社会各个阶层都持有很大的阅读热情 , 面向大众的刻书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
政府管制的相对宽松为这种发展提供了极为良好的环境 , 发达的商业经济无疑也刺激了图书的消费 , 加之彩色套印等印刷技术的普及 , 共同推动了这一黄金时代的到来 。
本文插图
△《蜀川佳丽图》·仇英·文徴明题跋
优游文史:明代的官刻
尽管朱元璋出身微末 , 学识一般 , 但他对文化教育事业依然保持了极大的兴趣与宽容 。 他派宋濂等学者为他最喜爱的太子朱标讲授经学 , 并在宮中设立大本堂 , 「取古今图籍充其中 , 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 。
洪武元年(1368 年) , 朱元璋下令免除书籍和田器税 , 将刻书事业同恢复农业生产置于同等地位 。
明代官府的刻书机构可分为内府、中央六部、州县、藩府等 , 其中尤以司礼监本、国子监本和藩府本最为著名 。
由于朱元璋对书籍异常重视 , 在洪武初年 , 宫内便已开始进行一些刻书活动 , 著名的有内府刻《元史》《大明律》《大诰》等 。 朱元璋尤其重视律令的普及和推广 , 明文规定藏有《御制大诰》者罪减一等 , 无此书者罪加一等 。
本文插图
△《乐律全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郑藩刻本
明廷迁都北京后 , 内府刻书由宦官掌握 。 司礼监是明代内廷的宦官机构 , 为十二监之首 , 有提督、掌印、秉笔等职 , 在明中期以后逐渐跻身权力中心 , 司礼监的刻书规模也随之而扩大 。 由于司礼监设置经厂用以刻印书籍 , 这些版本也被称为「经厂本」 。
由于政治活动的需要 , 明代宮廷中有专门对太监进行文化教育的机构 , 因此负责经厂刻书的宦官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
经厂本刻书以经书最多 , 此外为巩固统治 , 还刻印了大量皇家的诰、训、律、戒等书籍 , 以达到教化臣民的作用 。
【知中:它才是中国图书消费的「黄金时代」?】政府的支持与雄厚财力都使得经厂刻书发展迅速 。 长期以来 , 出于对宦官的贬斥心理 , 研究者对经厂本评价不高 。 不过经厂本的总体水平虽然不高 , 但其实不乏善本 , 需要具体书籍具体分析 。
本文插图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由于明成祖迁都北京 , 使得国子监分为南北两监 。 南北国子监刻书均盛 , 南京国子监先后刻印了大量史部、子部书籍 , 其中以所刻《二十ー史》《通鉴纪事本未》《子汇》最为著名 。
嘉靖年间南监据宋元藏版校勘旧史 , 搜罗善本以修补翻印 , 重新刻印《史记》等五种正史 , 《三国志》等 16 种史书则就书版略加修补重印 , 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
北监的刻书不如南监多 , 在万历时亦曾刻《十三经注疏》与《二十一史》 , 但校勘粗疏 , 遍布错谬 。 学者顾炎武曾痛斥北监本《十三经注疏》「校劫不精 , 讹舛弥甚 , 且有不知而妄改者」 , 「秦火之所未亡 , 而亡于监刻矣」 。 他忧心于监本之误对经典传播的负面影响 , 撰写了学术名著《九经误字》以纠其失 。
明代官刻中质量较高的当属藩府本 。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 明代藩王需到各地「之藩」 , 但实际上却「分封而不赐士 , 列爵而不临民 , 食禄而不治事」 。
尽管如此 , 他们依然得以过着优游文史的自在生活 。 部分藩王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 , 府中藏有大量宋元旧版 , 财力雄厚 , 并招揽学者 。 此外 , 藩王们也往往借刻书作为韬光养晦之计 , 以避朝廷的疑心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不能]北美观察|不能怪中国,不能怪世卫 美国知名专家批特朗普断资世卫组织只会自食苦果
- [联合国]美媒: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有原因的
- #组织#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 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推荐: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中国青年网』从“制造”到“智造”——陕西依托装备制造业实施高质量发展
- 『销量』中国国产自行车品牌大全球最贵10大顶级老牌自行车品牌排行榜
- 【中国发展网】荆门高新区企业参与起草的物流快递包装塑料膜、袋国家标准颁布
- 『中国养猪网』4月18日肉价【持平】——最新猪肉批发价格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