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拜祖:韩信为何不反抗?刘邦凭什么来去自如,刘邦两次闯营夺韩信的兵权

韩信几乎是刘邦的“造兵机器” , 刘邦先后三次抽调韩信的大军 。 第一次是攻取代国之后 , 刘邦派使者一纸调令抽走主力;第二次是刘邦在成皋败于楚军后 , 突然渡过黄河 , 闯入韩信大营 , 夺了韩信的兵符;第三次是垓下之战后 , 刘邦故技重施 , 突入韩信大营 , 夺了他的军权 , 将他改封为楚王 。
寻根拜祖:韩信为何不反抗?刘邦凭什么来去自如,刘邦两次闯营夺韩信的兵权
文章图片
按理来说 , 军营这种地方防备森严 , 士兵们可不管你是谁 , 只听主将的命令 , 刘邦要想闯营 , 当心变成刺猬!即便刘邦硬闯 , 也不可能瞒过韩信 , 刘邦又不是孙悟空 , 凭什么两次夺走韩信的兵符呢?这事到底可信不可信?当然可信 , 理由如下 。
朝廷三大权制约统帅:兵符在手不等于完全掌控军队
很多人误解 , 以为一旦将军手持兵符 , 就是无冕之王 , 为所欲为 。 尤其是那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更让人觉得得兵权得天下的感觉 。 倘若真是这样 , 天下岂不是永远处于军阀混战的军人政治时期?
事实上 , 人们早就认识到军队的两面性 , 早就创造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 , 把这只大老虎关进了笼子 , 在需要的时候放出来 , 不需要的时候“收监” 。 有以下几个措施 , 足以管控军队 。
寻根拜祖:韩信为何不反抗?刘邦凭什么来去自如,刘邦两次闯营夺韩信的兵权
文章图片
1.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 将领没有调兵权
部队在非战时状态 , 驻扎于行营 , 由朝廷指定的官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 包括裁撤或增补兵额、日常补给和训练、器械营造和大军调动 。 统兵权是指部队到达目的地后 , 军事行动的指挥权 。
这两个权力是分开的 , 也就是说 , 有调兵权的 , 到了战场上没有指挥权;有指挥权的不能随意调动军队的移动 。 这两个权力的分离 , 让任何一方都做不到完全控制军队 。
以陈桥兵变为例 , 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到没有:赵匡胤拿到指挥权后 , 为何非要把部队领出去转一圈 , 到陈桥才发动兵变?直接在开封立刻兵变不更简洁吗?
其中的蹊跷就在于 , 赵匡胤只有指挥权 , 却不能偏离军事行动目标调动军队 , 也就是说他想把部队拉到皇城逼宫 , 军队不听他的调遣 。 赵匡胤只有将调兵和指挥两权合一 , 才可以为所欲为 。 他们商定的计划 , 就是走到陈桥后 , 再从有调兵权的人手上夺权 。
寻根拜祖:韩信为何不反抗?刘邦凭什么来去自如,刘邦两次闯营夺韩信的兵权
文章图片
韩信手上的兵符也是如此 , 只有战时指挥权 , 军队的调动不在他手上 。 这时候 , 如果刘邦不发出调动指令 , 韩信的兵符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 所以 , 严格来讲 , 所谓刘邦夺权 , 这个说法就很夸张 。
2.补给依赖于大后方 , 将领受制于朝廷供应
军队的后勤补给 , 一般都需要后方供应 , 而不是自给自足 , 除非两种情况:流寇军阀和藩镇势力 。 流寇的做法是打到哪儿抢到哪儿 , 没办法 , 没人给他们做供应;藩镇是朝廷赋予了权力 , 可以兼管财政 , 自给自足 , 带来后果就是不受中央节制 。
韩信大军假如想摆脱刘邦控制 , 除了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归一 , 还必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 没有庞大的文官系统帮他控制赵国 , 他一时做不到 , 至少那个时候 , 他还必须依赖萧何从关中运送粮饷 。
寻根拜祖:韩信为何不反抗?刘邦凭什么来去自如,刘邦两次闯营夺韩信的兵权
文章图片
3.部队辅助系统的制约 , 将领受到垂直干预
军队除了作战系统外 , 还有一个不为人关注的辅助系统 , 包括前面说的后勤保障系统 , 还有参谋系统、监控系统等文官体系 。 这些文官在战时隐身其后 , 很难看到他们的影子 , 它跟作战系统形成既相互支撑 , 又相互制约的作用 , 假如战时指挥官偏离目标 , 立刻会遭到这个系统的制约 。
比如作战计划的制定 , 决定权虽然在指挥官 , 但是作战参谋会参与制定计划 , 并保持与朝廷军事机构太尉(兵部)的独立沟通 。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 作战参谋会根据朝廷指示 , 直接干预军事指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