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故事」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庖丁解牛( 四 )


例如魏晋时期的屠宰牛的这副砖画 ,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屠宰水平 , 有两个人协作、还有烧开的水等 , 证明屠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
「脂肪故事」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庖丁解牛
文章图片
屠宰除了杀死牲畜外 , 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各个部位分开 , 用于制作不同的菜肴 。 例如牛排 , 适宜生煎、烧烤 , 例如牛腩 , 适合炖煮、例如牛脊 , 适合煎炸等 。
中国的屠宰技术一直在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 例如生鱼片 , 早在春秋之前 , “鱼脍”就成为了贵族餐桌上的美食 。
《仪礼?公食大夫礼》:“炙南醢以西 , 豕胾、芥酱、鱼膾 。 ”
宋陆游《幽居》诗:“鱼膾槎头美 , 醅倾粥面浑 。 ”
用锋利的刀将鱼肉切成薄如纸的鱼片 , 然后蘸酱料食用 , 入口脆嫩爽滑 , 咸鲜味美 , 是一道极其名贵的菜肴 , 在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 此后所谓的刺身、鱼生 , 都是仿此而来 。
而喜欢美食的苏轼 , 更对屠宰有自己的心得 。 他在黄州时 , 经常做清炖鲫鱼 , 在宰杀鱼时 , 要顺着鱼生长的方向下刀 , 挑去内脏 , 除了鱼腹壁上的黑色薄膜 , 要从颈部挑出鱼的筋、去除鱼腮 , 清洗干净后才下锅烹饪 。
屠鸡杀鱼 , 固然没有屠牛、马那么“壮观” , 却同样有着对刀工的要求 , “治大国如烹小鲜” , 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
「脂肪故事」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庖丁解牛
文章图片
《汉律?九章》载:“不得屠杀少齿 , 违者弃市 。 ”《唐律疏议?卷第十五》载:“官私马牛 , 为用处重 , 牛为耕稼之本 , 马即致远供军 , 故杀者徒一年半 。 ”
与屠宰技术飞速发展相对应的是 , 历朝历代却对屠宰牲口严加禁止 , 主要是因为牛、马等是农耕社会重要的劳动力 , 私自宰杀耕牛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
在动物的屠宰上 , 华夏先民很早就开始研究更为人道的屠宰方式 , 例如嘉峪关新城古墓出土“椎牛”画像砖 , 就有椎牛方式的屠宰 。
椎牛是指用硬木制成的锤子 , 击打牛的头部中枢神经所在的部位 , 受到重击之后牛立刻死亡 , 相比刀具屠宰 , 这种方式更安全、更人道 。 天子禘郊之事 , 必自射其牲 , 王后必自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 , 必自射牛、刲羊、击豕 , 夫人必自舂其盛 。 ——《国语?楚语》
与牛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猪等 。 可见屠宰已经上升到了道德层面 。
「脂肪故事」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庖丁解牛
文章图片
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 , 掌握屠宰技术的屠夫这个特殊的群体 , 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故事 。 至邺 , 矫魏王令代晋鄙 。 晋鄙合符 , 疑之 , 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 , 屯于境上 , 国之重任 , 今单车来代之 , 何如哉?”欲无听 。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 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例如击杀晋鄙的朱亥 , 原本是大梁的屠夫 , 以杀牛为业 。 经侯嬴的推荐成为信陵君的门客 , 在魏国与秦国的战争中直到了重要的作用 。 酒既酣 , 公子光详为足疾 , 入窟室中 , 使专诸置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 既至王前 , 专诸擘鱼 , 因以首刺王僚 , 王僚立死 。 《史记》
再比如著名刺客专诸 , 原本是吴国的屠夫 , 素有勇力 , 在伍子胥的推荐下 , 藏剑于鱼腹 , 为公子光击杀了吴王僚 , 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脂肪故事」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庖丁解牛
文章图片
除了专诸之外 , 姜子牙曾经在朝歌杀过牛 , 最终辅佐周王克商 , 成就八百年的霸业;张飞以前是涿郡的屠夫 , 跟随刘备后成为蜀汉的五虎上将;汉朝的开国大将樊哙当年也是屠夫 。
为什么屠夫中会出现这么多“颇有勇力”的猛人呢?一方面 , 他们以屠宰为业 ,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锻炼出了超人的胆量和体力 , 另一方面 , 作为屠夫 , 肉食充足 , 身体素质远高于常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