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说史』弭兵会盟:春秋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两巨头瓜分中原霸权


1945年 , 苏联、美国、英国在雅尔塔展开了一场会谈 , 会谈的内容就是二战过后世界秩序、列强利益分配、以及世界格局的安排 。 说好听一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 构建新秩序;说难听一点就是一场分赃大会 。 在春秋时期其实也有一场类似“雅尔塔会议”的会谈 , 那就是弭兵会盟 。
弭兵会盟之前的诸侯格局
春秋时期晋国大肆对外扩张 , 吞并了周边的30多个小诸侯国;楚国吞并的小国难以计数 , 仅楚庄王一人就吞并了45个小诸侯国;晋、楚两国自公元前632年至公元前546年这期间长达86年频繁发动战争 , 一年一小战 , 三年一大战 , 频繁的战争让两国百姓苦不堪言 。

『江郎说史』弭兵会盟:春秋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两巨头瓜分中原霸权
本文插图

而且有意思的是两国争霸的主战场不是两国本土 , 而且夹在中间的小诸侯国 。 北边晋国强大了 , 把他们打一顿;南方楚国强大了 , 再把他们打一顿 。 不管哪边强大了 , 第一个挨打的肯定是中间的小国 。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很简单 , 都是霸权惹的祸 。
我知道都是霸权惹得祸 ,
那样的权力太美太温柔 ,
才会在刹那之间 ,
只想和你一起斗到死 。 (--霸权惹的祸)
在春秋时期有一种特殊的称呼 , 那就是中原霸主 。 齐桓公为了这个称呼多次召集诸侯“尊王攘夷”;晋文公为了这个称号多次对外发动战争 , 维护中原和平;秦穆公为了这个称号向西扩地千里 , 一连灭了十几个夷狄部落;楚庄王为了这个称号多次北上发动战争 。 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只为中原霸权 , 成为中原霸主 。

『江郎说史』弭兵会盟:春秋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两巨头瓜分中原霸权
本文插图

因为大国争夺霸权导致几十个小国成了大国角力的炮灰 , 无数士兵死于兵戈 , 百姓“衣不蔽体 , 食不果腹” 。 直到春秋末年的时候 , 小国为了避免挨揍 , 他们迫切希望停止兵戈 。 而大国也因为博弈形成了“两超两强”的政治格局 , 两超就是晋国、楚国 , 两强就是齐国和秦国 。 当时的各国主要情况如下:
小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等效果受制于国家体量 , 他们沦为大国角力的旗子 , 饱受战乱之苦 。 虽有重振国威之心 , 但是却无回天之力 。
齐国:齐桓公开创了一代霸权 , 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国力迅速衰落 , 晋国崛起之后长期沦为晋国的附庸 。
晋国:晋文公去世之后晋国虽然国力没有江河日下 , 但是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 。
楚国:楚庄王之后楚国也走向强大 , 但是晋国采用联吴制楚的外交策略 , 通过扶持吴国来制衡楚国 , 牵制楚国北上 。
秦国:秦穆公西扩之后秦国迅速强大 , 但是东出的道路上有一强国(晋国)阻拦 , 国家发展进入了天花板 。

『江郎说史』弭兵会盟:春秋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两巨头瓜分中原霸权
本文插图

第一次弭兵会盟
齐国是晋国的盟友 , 秦国是楚国的盟友 , 两大强国都有一个强大的盟友 , 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 而这个时候晋、楚碍于国内矛盾、强敌环伺的因素 , 他们开始谋和 。 当时宋国在中间奔走磋商 , 最终促成了晋国和楚国初次弭兵会盟 。
晋国的公卿(士燮)和楚国的贵族(公子罢)两个代表在宋国签订会盟协议 , 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两国绑在同一条战船上 , 有人威胁楚国利益 , 那晋国就要帮忙讨伐;有人攻打晋国 , 那楚国也要帮忙讨伐 。
“凡晋、楚无相加戎 , 好恶同之 , 同恤灾危 , 备救凶患 。 若有害楚 , 则晋伐之;在晋 , 楚亦如之 。 ”
从协议上看 , 并没有什么问题 , 两个国家达成和平协议 , 可以有效避免战争 。 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 晋国和楚国长达半世纪角逐 , 双方之间的矛盾怎么可能用一张纸化解 , 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从来都是靠铁和血来解决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