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洋言史@积贫积弱的宋朝,实际国力却让人大吃一惊( 二 )
本文插图
贤才不可错过 , 更不可埋没 。 宋朝对科举制度的改善 , 扩大了官僚人才来源 , 更是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 使得宋朝的文官勤勤恳恳、为官清廉 。 这项举措实施以来 , 世家大族的势力得到了压迫 , 不敢轻举妄动 , 大大加强了中央的力量 。 大家恐怕都没有想到 , 看似柔弱的宋朝只是被重文轻武的观念所影响 , 军事才会形成前强后弱的局面 。
素来就有着"弱宋"之称 , 这指的都是宋朝的军队力量薄弱 。 "承嗣举管内户口 , 壮者皆籍为兵 , 惟使老弱耕稼 , 数年间有众十万" , 唐朝的军队整顿有力 , 但其实宋朝的军事力量毫不逊色 , 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平定四方 , 并且硕果累累 , 为国家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只是面对强大的辽国、金国来犯 , 宋朝还是占了下风 , 长时期的防御状态和重文轻武的影响 , 终究还是被欺压 , 曾经光环无比的大宋此时的国力早已不复从前 。
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 文化诗人各领风骚
宋朝的科技实力尤为领先 , 特别是当时的发明轰动一时 。 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 这对中国乃至后来的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 , 大量的文化书籍开始被印刷 , 文化迅速被普及 , 这样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大宋文化的发展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造纸术的提升 , 更是关键 。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农业大国 ,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为生产需要 。 宋朝在农业技术上有了深刻的改变 , 当时出现了新的农具 , 被改良过后用处更广 , 更又专人人士攥写了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 。 加上宋朝时期的冶铁技术和造瓷技术 , 那更是极为精妙 , 采用先内后外的方式 , 这不仅可以提高冶铜技术 ,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冶铁的效率 。
本文插图
都说人口是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 人口过多过少影响都挺大的 。 毕竟若国家没有那么强大 , 怎么可以有足够大的人口容量呢?历史上宋朝的人口虽不及明清两朝 , 却也让人吃惊 。 当时的宋朝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多 ,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 这意味着宋朝可以凭借国力养活一亿多人 。 正是因为经济上富庶繁荣、政治上如此开明、军事上重文轻武 , 才涌现出一大批的文人 , 令世人忍不住感叹 。
宋朝政治制度的开明 , 同时也提高了文化气息 。 宋朝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 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 , 涌现了一大批的诗词之人 , 这些文化名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 并且至今我们都在学习 。 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苏澈、苏洵"等等 , 各个都是佼佼者 , 让我们难以忘怀文人们带给我们多少不朽的篇章 , 道出大宋传奇的色彩 , 不敢忘却 。
本文插图
宋朝三百多年历史风云 , 给我们的有惊喜、有遗憾 , 有不舍 。 当初如此繁花华似锦的国度 , 如今埋没在历史的风云之中渐渐的运去 。 它赠予我们的不仅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 更是那人民智慧的结晶 , 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知识 , 这些都不能忽视 。 只是历史都在不断地更替 , 如此繁荣富强的国家最终还是被视为积贫积弱 , 如果我们客观地去分析宋朝的国力 , 那是不容小觑的 。 其中有着令人羡慕的科技实力;亦有着开明的政治制度;或是"百家争鸣"的文人墨客 。 虽然不过短短三百多年 , 宋朝却永远活在了世人心中 , 挥之不去 。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资治通鉴》
【洪洋言史@积贫积弱的宋朝,实际国力却让人大吃一惊】《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