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告诉你,如何用12集拍好一个故事( 三 )


没有性格的角色只是工具 , 没有情绪变化的角色没有灵魂 。 让整个故事发生的 , 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 但让整个故事“跑”起来的 , 却是余欢水本人 。
他的悲剧 , 从十年前的一次谎言开始 。 因为谎言 , 他开始变得不自信 。 他习惯性地用一个又一个谎言 , 去维护他男人的面子 , 去找回他男人的尊严 , 但结果却是越来越被人轻视 。
讽刺的是 , 让他“逆袭”的同样是一次误诊 。 抛开对死亡的恐惧后 , 他“说谎不眨眼”的功力让他迅速拥有了金钱、地位和尊严 , 甚至在最后救了所有人的命 。
当他拥有了一切 , 想要走出谎言时 , 却绝望地发现 , 他的身边依然没有人相信他 , 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和父亲 。
「」《我是余欢水》告诉你,如何用12集拍好一个故事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电视剧我是余欢水
这是一出喜剧、一出爽剧 , 但它的底色却是一出悲剧 。 余欢水始终是那个不自信、爱撒谎、爱面子的余欢水 。 他的悲剧不是编剧加给他的 , 而是他用一个个谎言亲手造成的 。
这就是《我是余欢水》虽集齐狗血元素 , 却看起来“不狗血”的原因 。 比起剧情的悬浮 , 观众更无法接受人设的前后不一 。
《权力的游戏》便是最好的例子 。 剧中的龙母一直号称要打破历史的镣铐 , 为此她甚至解放了一个城邦的奴隶 , 算是“以人为本” 。
但是到了结尾攻打君临的时候 , 她居然亲自放火屠杀平民 , 仁慈的形象毫无逻辑地来了个180度的转弯 。
让人物说出自己会说的话 , 做出自己会做的事 , 这是所有编剧最难 , 但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
12集短剧 , 会成为国产剧主流吗?
《我是余欢水》的热播 , 再次唤醒了观众对国产剧“脱水”的诉求 。
很多小说IP一旦改编成电视剧 , 都开始变得“膨胀” 。 10万字的《何以笙箫默》改编成36集电视剧;6万字的《杉杉来吃》改编成34集电视剧;12万字的《蜜汁炖鱿鱼》改编成41集电视剧 , 平均一集的信息量是原著的2000-3000字左右 。
「」《我是余欢水》告诉你,如何用12集拍好一个故事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相比之下 , 《我是余欢水》单集平均信息量超过了8000字 。
郭京飞认为 , 12集应该是一部剧正常的节奏 。 “据我所知 , 很多观众看电视剧都是要调到两倍速四倍速的 , 那干嘛要这样折磨观众呢?我们好好的把该剪掉的都剪掉 , 这不是对观众的尊重吗?”
据财新采访人员统计 , 2010年至2014年 , 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平均集数均未超过38集 。 到了2015年以后 , 获批剧目平均集数都超过了40集 , 2018年获准发行的剧集平均集数为42集 , 较2011年增长10集 。 ***调查发现 , 近七成观众平时会开倍速追国产剧 。
国产剧为什么会这么长?这和国产剧片方的盈利模式有关 。
版权方在把剧售卖给播出方时 , 一般会按集数计价 。 在成本已固定的情况下 , 集数越多收益空间则越大 , 很多高成本剧集需要达到40集以上才能回本 。
「」《我是余欢水》告诉你,如何用12集拍好一个故事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其次 , 长剧既有利于广告植入 , 又有利于发酵话题 , 制造长尾效应 。
为了凑集数 , 很多剧集不得不进行“拉伸式”剪辑 , 并加入大量无关对话、回忆杀等无意义情节 。 一来二去 , 原作紧凑的情节被生生拉得“又臭又长” 。
《白夜追凶》《古董局中局》出品方、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马李灵珊同样发现 , 现代观众的生活节奏比较快 , 对长剧越来越接受无能 , 短剧则更加适应时代潮流 。 2018年起 , 他们便开始尝试拍摄一系列悬疑“短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