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有了“伞骨”,超大无柱空间初亮相

今天上午9点 , 随着现场实时大屏幕上闪烁出数字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总承重达4.65万吨的桁架转换结构成功完成卸载 , 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初步亮相 。 这也代表着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钢结构有了“伞骨” , 可以在高空托起屋面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有了“伞骨”,超大无柱空间初亮相
文章图片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效果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建筑规模约77万平方米 , 主体建筑为会展中心 , 配套建筑包括酒店、写字楼及商业 。 其中主体建筑建成后将作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和主场外交的重要设施 , 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使用任务 。
从设计图上看 , 设置在首层的会议厅和主展厅为超大跨度的无柱空间结构 , 但特别的是 , 无柱空间上还承载有两层楼层和屋面结构 。 北建院副总工程师于东晖说 , 经过多轮考虑 , 最终决定采用由横向、纵向、斜向杆件交叉构成的转换桁架体系 , 将上层结构的重力均匀传导至首层侧边的支撑柱上 , 来化解无柱空间的重压 。
数值上看 , 这个转换桁架体系是个“大块头” , 跨度81米 , 总承重4.65万吨 。 “我们在首层架设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用于承重 , 而桁架卸载 , 就是让钢结构脱离这些临时支撑柱 。 ”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总工程师陈硕晖说 , 就像雨伞有了支撑的伞骨一样 , 钢结构也有了受力体系 。
“这是工程结构施工中最难的一步 。 ”北辰会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霍斌峰介绍 , 要确保卸载“软着陆” , 桁架结构各部位、各区域就要均匀、同步卸载 , 缺一不可 。
据了解 , 项目团队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3D建模大数据演算 , 精确计算出每一根杆件在每个阶段的受力值 。 会展区就采用从中间向四周分级卸载的次序通过5个分级完成卸载 , 每级卸载5毫米 , 确保对结构的影响最小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有了“伞骨”,超大无柱空间初亮相】今天起 , 205根临时支撑柱将逐步拆除 , 预计本月25日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将整体亮相 , 预计11月将迎来主体结构封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