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天话史:都说朱元璋铁腕,这项政策惠及百姓大明人才辈出,四大名著有其三
说到朱元璋 , 大家想到的就是他的一介布衣 , 在元末群雄争霸中 , 一扫各路势力 , 踏平元大都 , 建立起大明皇朝 。 中国历史就此改写 ,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 , 到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 到元末前 , 一千五百年间 , 每次都是说农民起义 , 却最终的皇朝建立却都不是真正由这些农民起义者建立 , 胜利果实总是被权贵阶层摘取 , 农民总是成为他们的嫁衣 。
是农民不觉醒么 , 不觉醒怎么会是首先起义?归根到底都是农民阶层知识有限 , 无法有系统地去管理这样的一个政权 。 而朱元璋却是最特殊的一个 , 为什么他能成功 , 一句话 , 那就是教育 , 对 , 就是教育 。
正是教育 , 知识改变命运 , 在朱元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 正是这样 , 深深知道教育重要性的朱元璋 , 更知道大明朝要长治久安 , 人才是最重要的 , 而人才的获得 , 最重要就是教育 。 所以出于对自己创立的大明朝的长远考虑 , 他大力提倡搞教育 , 让大明有用不尽的人才 。
正是他的这项政策 , 虽然大明后来的皇帝能力都很差劲 , 有的几十年不上朝 , 大明帝国还能维持正常运转 , 可以说 , 正是这项政策发挥了作用 。
本文插图
明朝人才选举渠道
明朝朱元璋从参加起义起 , 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利用 , 到了大明建立后 , 更是建立起学馆 。 明朝选举人才的渠道主要有学校、科目(科举)、荐举、铨举 。
而在这四个渠道中 , 学校是最重要的 , 它肩负起大明的基础教育、科举人才的输出 ,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校主要是人才的教育基地 , 直接从根本上来解决人才教育问题;而科目(科举)是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 ,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才都来自各地的学校生源 , 像现在我们的基本教育一样 。 而荐举 , 则是在社会上广泛招揽有管理国家才能、各项专业的人才 , 这种方式在明初时是主要的人才荐举方式 , 随着学校、科举考试越来越成为国家人才主要渠道后 , 荐举制度慢慢受到削弱 。 铨举也是招纳天下有德才兼备的人才 , 明朝主要的人才就是通过这些渠道来招纳天下才俊来为大明朝服务的 。
本文插图
(1)明朝学校种类
明朝的学校一般分为两类 , 一类是国学;一类是府、州、县学 。 国学就是明朝最高的学校 , 通常称为国子监 , 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人一般叫做监生 , 主要能进入国子监学习 , 成为监生的人才有资格被选举成为官员 。 所以明朝的国子监 , 也是大明选择人才的一个途径 。 明最初主要是朱元璋招各地俊秀、有才识、品德优良之人来陪太子和诸子读书习文 , 几经周折 , 从而形成国子监 。
而为作学校的另一类 , 府、州、县学的生员 , 则只有通过进入国子监或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进升做官的权力 。
明初 , 朱元璋为了能多招揽人才 , 把应天府学改为明朝的最高学校叫国子学 , 就是希望以此来扩大对人才的教育、培养 , 以让这些人才都为国所用 。 后来又把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 以便适应发展需要 。
本文插图
(2)学校职员与生员
国子监是直接为明朝培养实以至用的专业人才 , 这些生员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 任教的老师自然都是以分配到各处的主事人员来督教 。 所授课的老师都是在朝上所选的官员 , 这些官员担任教官所涉及都是主要是祭祀、编修、督察、典籍等官职 , 所以说这些从国子监能担任的职位应该不算是很显要位置的 。 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馔、典簿等官 。 分六堂以馆诸生 , 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
推荐阅读
- [笔写趣史]都说清朝皇帝痴情,其实明朝皇帝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
- 微游甘肃:兰州鼓子,根植金城中的民间曲艺
- @火龙果加上“它”敷脸,不出15天淡斑去皱又美白,用过的人都说好
- 若浅话史:宋真宗刘皇后:蜀地孤女如何逆袭成为临朝称制太后?
- 都说:原创 都说大秦帝国赋敛无度,然而帝国贫弱农民却有不服徭役的特权
- [三国]原创 都说三国时蜀汉才是正统,那么在三国时期,魏蜀吴到底哪个是正统
- 「国家」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国家■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关乎」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国家: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