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治理』稳住“粮袋子”,我们有底气( 三 )


从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县看,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在从东北到海南的中东部地带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巨资建设了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商品粮基地,同时确定了800多个粮食主产县,都将在未来粮食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
“粮袋子”的稳定,也离不开“藏粮于技”的科技支撑 。
在良种培育方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李振声的杂交小麦、李登海的杂交玉米,加上许多地方培育的良种一起推广和应用,对三大主粮的高产丰收,切实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今后,随着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科技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
此外,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适度进口粮食,实际上是进口了生产粮食的耕地和淡水两大稀缺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仅1.3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这两种资源匮乏,是我国下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的重大制约因素 。
专家们指出,这次我国抗疫之战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诸多优势,但是也暴露出粮食行业存在的一些短板 。例如,粮食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等小而散,管理粗放,运营成本偏高,科技含量较少,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经济效益差,电商、网购、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发展很不平衡,许多粮企缺乏核心竞争力,尚未真正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等 。这些短板亟须在继续深化改革中逐步填平补齐,完善创新 。
“我们要着力打造我国粮食的新型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粮食行业领军人物,实现振兴粮业,保供促安全、谋粮惠民生的宏愿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深专家组专家指出 。
(本报采访人员 李慧)
链接
数说中国粮食安全
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6.64亿吨的新高,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4公斤,高于世界人均400公斤约74公斤,即接近150斤 。粮食持续增产将为粮食供应提供牢靠的实物保障 。
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8851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 。巴西是我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2019年从巴西进口5767万吨,占比65%;从美国进口1694万吨,占比19%;从阿根廷进口879万吨,占比10% 。
迄今,我国列入统计范围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稻谷为30亿斤即150万吨,小麦为16亿斤即80万吨,可充分满足14亿人每天的米面需求 。2008年以来,国家责令各省政府层层制定和落实了保障本地粮食安全的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 。现在,被国家确定为保供协作机制的37家重点骨干粮油加工企业已全部复工,被列入全国5388家应急加工企业已有4649家复工,达到了日加工稻谷48.7万吨、小麦46.5万吨的能力,满足居民口粮米面油供应毫无问题 。
(李慧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