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疫苗的历史:技术、疾病与挑战( 四 )


20世纪40年代 , 科学家们确定了流感病毒 , 并开始大量生产流感疫苗 ,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复杂性 。数据显示 , 流感疫苗存在明显的“脱靶”现象 , 其效力基本在70%~90% 。而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 , 甚至有些年份会降到10% 。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每隔几年就会发生变异 , 产生新的毒株 , 发生“抗原漂移”或“抗原转换” , 不同毒株之间并不会产生交叉免疫力 , 而我们不能预知未来里会有哪种“新型”流感毒株出现 。只有通过小心的监控 , 每年生产新的疫苗 , 才能为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株提供保护 。为此 , WHO每年会组织两次讨论和分析 , 根据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包含13个WHO流感参比实验室 , 其中北京1个香港2个)收集全球流感流行情况 , 预测流感流行趋势 , 从而推荐适合本年度流感疫苗生产的毒株 。目前 , 各界仍在寻找新的技术来增加流感疫苗的可及性 , 以应对下一次的世界大流行 。
#疾病#疫苗的历史:技术、疾病与挑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门萨那 , 医务人员为已接种疫苗的儿童做标记 。新华社发
6.疫苗悖论:越是需要 , 越得不到
如今 , 有25种高危险性的疾病可以通过有效的疫苗得到预防 。疫苗靶向在未来有望从传染性疾病拓展到自体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老化、高血压和癌症等慢性病 。
然而 , 尽管疫苗的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全球主要的疾病杀手 , 比如疟疾、艾滋病 , 依然没有任何一种达到商业生产阶段的有效疫苗 , 艾滋病病毒突变之快更是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
随着疫苗开发种类的增加 , 一幅不平等的图画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一方面 , 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将疫苗研究的方向转向自体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老化、高血压和癌症等慢性病;而另一方面 , 世界上有十多种“被忽视的热带病” , 包括盘尾丝虫病、非洲锥虫病和致盲性沙眼等等 , 这些疾病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 影响着超过10亿人口的生活和生命 , 这些人大多分布贫困线以下的国家 , 尤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然而 , 这些疾病大都没有疫苗 。
再以针对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的儿童疫苗为例 , 一方面 ,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低收入国家 , 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病和轮状病毒感染的风险远高于高收入国家 , 而由于这些国家的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匮乏 , 甚至缺失 , 疫苗却恰恰又是无法负担和不可企及的 。“非洲脑膜炎带”便是令人心痛的证据 , 尽管纯化的、对热稳定的、冻干流脑疫苗早已问世 , 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依然在从西部塞内加尔到东部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地区周期性肆虐 , 病死率高达10%~50% 。
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问题也依然任重而道远 , 以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三联疫苗为例 ,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 , 2018年全世界仍有14%的儿童未能接种或接种不完全疫苗 , 1350万未接种 , 590万接种不完全 , 其中60%集中于十个低收入国家 。
纵观医学和疾病的历史 , 疫苗的广泛使用对于降低儿童死亡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这背后离不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 有必要解决世界上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群所面对的问题 。
【#疾病#疫苗的历史:技术、疾病与挑战】《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14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