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加减法( 二 )


既做“战斗员”,又做“监督员” 。姚树青说,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协助做好上千名员工的生活保障和通勤运送工作,顺利完成援建任务,“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
高水平设计与科技运用,是两座医院高效建设、运行的“硬核”实力支撑 。火神山医院建设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装配式建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工期;周密的通风系统与负压病房设计确保空气无毒排出;地基基底用HDPE防渗膜进行全覆盖,阻隔地上构筑物与地下水和土壤,不给病毒污染留下任何可乘之机;量身打造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分别连接指挥会议室和主管方会场,为远程视频会议及医疗会诊打下了基础 。
能守最后一班岗、见证雷神山医院的关闭很幸运
4月14日上午,四辆救护车驶出武汉雷神山医院大门,载着最后四名患者驶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这四名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均转阴,因有其他并发症和基础疾病,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继续接受综合治疗 。
从1月27日开工到2月8日收治首批患者,再到4月14日患者清零、4月15日关闭,运行了67天的雷神山医院共收治2011名新冠肺炎病人,1900多名康复 。4月15日,平稳运行73个日夜的火神山医院也正式关闭,累计29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
在雷神山医院,病人有“两多”,一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多,超过病人总数的一半;二是老人多,55%的患者在60岁以上,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12名 。在“两多”的情况下,雷神山医院的病亡率控制在约2.3%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医学救治成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说 。
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数千名本地医护人员和各地援鄂医疗队员日夜奋战、不计生死的拼搏奉献 。4月11日,陆、海军援鄂军医撤离火神山医院,圆满完成医疗救助任务 。雷神山医院来自全国9个省、286家医院、16支医疗队的3000多名医护人员也已全部撤离返程 。
一扇扇病房门贴着封条,偌大的病区空荡荡……4月14日凌晨,在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胡小交、段梅与另外4名医护人员在ICU里照顾最后4名患者,度过他们在雷神山医院的最后一夜 。
“我是2月14号来的,今天是4月14号,整整两个月 。”回忆起最困难的时候,胡小交指向病房中那些闲置的病床和机器,“6名医护要照料14名重症病人,其中两个人还要使用ECMO救治,一晚上我们忙得晕头转向 。”
困难的时刻已成过往 。“虽然很辛苦,但被选到这里来感觉很幸运,能守最后一班岗、见证雷神山医院的关闭很幸运 。”段梅说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300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奋战的场景,在通往雷神山医院ICU病房的医务通道两侧留下了痕迹 。白色墙壁上,白衣战士们的一幅幅画作温暖人心:陕西省心理医疗队留下了一幅《秦鄂同心》,兵马俑模样的小战士戴着口罩,却无法挡住坚毅必胜的目光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巴士车停靠在雷神山医院站牌旁,司机向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说:请大家保护好自己,感谢你们来救我们武汉 。一座六边形锦州古塔的图画旁标明“锦州古塔”,右边是“锦州二院”标志,左边是医护人员的简笔画形象,还写着“热干面挺住,烧烤来了”……
胡小交和段梅翻开一本文件夹,里面夹着患者们出院前留下的感谢信,信中写道:“现在我们感觉医患之间亲如一家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你们两个多月没回家了,舍小家,顾大家,守护我们这些患者……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医护人员能顺利展开救治工作、免除后顾之忧,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维护保障人员功不可没 。他们全天候响应院方和医护人员需求,确保医院正常运转 。
从2月8日进驻到现在,39岁的邓新祥始终坚守在火神山医院 。他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水电工,在火神山医院负责排查水电问题、进行线路改造等维保工作,经常要进“红区”——感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重症隔离病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