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远那么近』“我不接电话。”( 二 )


不看不知道 , 一看果然如此 , 我的所有电话 , 近三个月没有超过1分钟的 。
现在 , 能够让你心甘情愿迫不及待接电话的 , 可能也只有快递小哥和滴滴司机了 。
于是 , 很多社交软件也贴心的做了许多服务 , 比如某些电话助理 。
只要你没有及时接电话 , 就会转入电话助理 , 由人工智能AI帮你接听 , 甚至还可以和电话那头的人流畅对话 。
电话助理的智能和逼真程度 , 经常能以假乱真 。
我曾有一段时间 , 就特别爱听电话助理的录音 , 很多人还误以为那是真人 , 真的以为是我助理在接电话 , 非常逗乐 。
手机被视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当初的主要功能就是即时通讯 , 就是打电话 。
可现在 , 这项功能已经快要变成手机的附加功能了 。
我看到网上也有人问过 , 不过就是接个电话而已 , 有什么让人害怕的呢?
别诧异 , 这还真的不是一个个例 。
有一个心理学研究发现 , 在年轻人群体中 , 有近15%的人都有电话恐惧的现象 , 他们对于打电话这件事感到非常焦虑 。
【『这么远那么近』“我不接电话。”】对于很多人而言 , 打电话这件事带有一定的强迫性 。
因为你需要和对面的人进行即时反馈 , 且无法通过其他因素来判定对面人的思维和情绪 。
比如你用微信文字聊天 , 回复时可以进行酌情修饰 , 文字的语气修辞都可以先想再回复 , 如果实在没办法 , 还可以用表情包补救 。
比如你和人面对面交流 , 你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和神态 , 通过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获取正面反馈 , 达到更加有效和无障碍的交流 。
而打电话则是一对一的“盲人摸象” 。
它需要你必须很快做出反应 , 且只能通过听声音反馈 , 稍微停顿和犹豫都会被对面的人感知到且进行解读 , 于是翻车的几率也会增加 。
而且现在我们可用以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 , 途径也增加了许多 , 打电话已经不是首选项 。
于是很多人养成了一个认知是:如果真的不是十万火急的事 , 不用打电话 。
那么 , 你接到的电话 , 可能就是一些不得不马上回应和必须做出处理的麻烦的事情 。
在很多时候 , 你会接到前来指责你工作不到位的领导电话 , 接到让你马上处理工作的同事电话 , 接到家里有了急事需要你马上回家的亲戚电话 , 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贷款卖房卖车甚至是诈骗电话 。
久而久之 , 人们对于接电话这件事就产生了一种负能量情绪 。
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不联系的人 , 但突然毫无征兆地给你电话 , 十有八九都没什么好事 。
要么是他要借钱(你得想办法拒绝) , 要么是他要结婚(你可能不好意思拒绝但要随份子) 。
没事想不起你来 , 有事就给你打电话 。
想想都让人丧气 。
说了这么多 , 其实只有一个核心思想是:
打电话这件事的门槛 , 已经越来越高了 。
它有时 , 会成为一种打扰 。
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人 , 将接电话这件事看做是一种“胁迫” 。
我曾看过一类文章 , 观点是不愿意接电话的人 , 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或疾病 。 也有一些读者很不好意思地问我 , 这样是不是不好 。
我必须要说 ,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
这不是病 。
这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我们社交媒介的改变 , 我们的习惯也在改变的一种正常迁移而已 。
有权威心理学家指出 , 对于电话的反感和不再依赖 , 不是一种心理问题 , 也不是社交恐惧 , 只是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交软件的变化 , 我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 我们有了新的社交习惯 。
说到底 , 只是我们不再依赖通过声音直接与人交流罢了 。
最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 , 就是很多对接电话反感的人 , 比如我 , 在其他的社交场景中依然能够表现自如 。


推荐阅读